汽车产业链协同商务平台动态联盟管理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动态联盟的产生及含义 | 第9-10页 |
·汽车产业链协作概述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论文课题来源 | 第11-12页 |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12-14页 |
·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动态联盟管理的需求分析 | 第14-30页 |
·动态联盟结构分析 | 第14-18页 |
·动态联盟的特点 | 第14-15页 |
·动态联盟的建立前提与过程 | 第15-16页 |
·汽车产业链中企业联盟结构的分析 | 第16-18页 |
·动态联盟管理系统在协同商务平台中的作用 | 第18-21页 |
·管理系统与汽车产业链协作商务平台的组成结构 | 第18-19页 |
·管理系统与汽车产业链协作商务平台的建立顺序 | 第19-21页 |
·管理系统安全问题分析 | 第21-22页 |
·动态联盟管理需求分析 | 第22-30页 |
·管理系统所涉及的角色 | 第22页 |
·动态联盟管理业务分析 | 第22-23页 |
·盟员管理业务分析 | 第23-25页 |
·基于 AHP 算法的盟员选择 | 第24-25页 |
·动态联盟应用系统建立业务分析 | 第25-26页 |
·动态联盟业务功能管理分析 | 第26-27页 |
·动态联盟内部信息管理业务分析 | 第27-28页 |
·企业信息管理业务分析 | 第28-29页 |
·企业操作员管理业务分析 | 第29-30页 |
第3章 管理系统概要设计 | 第30-49页 |
·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 | 第30-31页 |
·汽车产业链协同商务平台结构 | 第31-34页 |
·平台物理结构 | 第31-32页 |
·平台总体结构 | 第32-34页 |
·平台的体系结构 | 第34-37页 |
·三层结构设计 | 第34-36页 |
·改进的系统五层结构 | 第36-37页 |
·系统模块设计 | 第37-42页 |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第37页 |
·后台后管理功能模块描述 | 第37-39页 |
·公共平台管理功能模块描述 | 第39-42页 |
·基于动态联盟管理系统数据模型建立 | 第42-49页 |
·数据模型 | 第42-43页 |
·基于联盟结构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 | 第43-45页 |
·数据库的逻辑模型 | 第45-46页 |
·企业协作“多对多”数据模型设计 | 第46-49页 |
第4章 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 | 第49-66页 |
·设计模式 | 第49-50页 |
·设计模式 | 第49-50页 |
·基于设计模式的 N 层架构及类的详细设计 | 第50-54页 |
·表示层 | 第50页 |
·基于外观模式的业务外观层 | 第50-52页 |
·基于工厂模式的数据访问层 | 第52-53页 |
·业务实体层 | 第53-54页 |
·平台安全技术的实现 | 第54-63页 |
·平台访问用户口令的安全实现 | 第54-55页 |
·基于 XML 的数据安全传输 | 第55-63页 |
·管理系统的实现 | 第63-66页 |
·系统部分界面和功能描述 | 第63-66页 |
结束语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