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地铁设计规范(供电篇)》的编制研究与应用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1页 |
·引言 | 第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1页 |
第2章 《地铁设计规范》编制中的技术研究 | 第11-47页 |
·旧版《地下铁道设计规范》执行情况的总结分析 | 第11-14页 |
·旧版《地下铁道设计规范》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 第11页 |
·旧版《地下铁道设计规范》供电篇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专家对旧版规范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 第11-14页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功能与构成分析 | 第14-15页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功能 | 第14-15页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构成 | 第15页 |
·中压网络及20kV电压等级的引入 | 第15-20页 |
·外部电源方案 | 第15-16页 |
·中压网络概念的引入 | 第16-17页 |
·国家中压配电现状及发展趋向 | 第17页 |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中压网络现状及发展思路 | 第17-18页 |
·不同电压等级的中压网络的特点 | 第18-19页 |
·不同电压等级的中压网络的综合比较 | 第19页 |
·20kV电压等级的引入 | 第19-20页 |
·牵引网单双边供电方式的分析与研究 | 第20-27页 |
·单边供电方式与双边供电方式的示意图 | 第20页 |
·单边供电方式与双边供电方式的对比分析 | 第20-25页 |
·大双边供电方式的两种实现方案 | 第25-26页 |
·新版规范关于双边供电的规定 | 第26-27页 |
·地铁用电负荷分级及其供电要求分析 | 第27-29页 |
·旧版《地下铁道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 第27页 |
·新版《地铁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 | 第27-28页 |
·二级负荷供电要求的分析与解释 | 第28-29页 |
·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的可行性分析 | 第29-35页 |
·地铁为什么采用外引接地极 | 第29-30页 |
·接地网各部分之间过渡电阻测试 | 第30-32页 |
·地下车站接地电阻测试 | 第32-35页 |
·新版规范关于“自然接地体作为接地装置”的规定 | 第35页 |
·电力电缆与通信信号电缆两者敷设关系的研究 | 第35-39页 |
·旧版规范的相关规定不明确 | 第35-36页 |
·电力电缆与通信信号电缆两者的敷设关系研究 | 第36-38页 |
·新版规范的相关规定 | 第38-39页 |
·对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与建议的分析处理 | 第39-45页 |
·对送审稿修改意见与建议的分析处理 | 第45-47页 |
第3章 新旧版“设计规范”的对比分析 | 第47-55页 |
·章节的变化 | 第47页 |
·条文的变化 | 第47-55页 |
·扩编条文的内容 | 第47-48页 |
·删除条文的内容 | 第48-49页 |
·修改条文的内容 | 第49-55页 |
第4章 《地铁设计规范》与其他规范的对比分析 | 第55-67页 |
·与香港地铁设计标准的对比分析 | 第55-62页 |
·与上海市《城市轨道交通设计规范》的对比分析 | 第62-65页 |
·总体对比 | 第62页 |
·相关条文对比 | 第62-65页 |
·与《城市轨道交通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的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总体对比 | 第65页 |
·相关条文对比 | 第65-6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7-69页 |
·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67页 |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发表论文 | 第72页 |
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