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隔震体系综述 | 第12-15页 |
| ·隔震技术原理 | 第12页 |
| ·基础隔震结构 | 第12-14页 |
| ·层间隔震结构 | 第14-15页 |
| ·工程结构的抗震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 ·层间隔震结构的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16-17页 |
| ·层间隔震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 第17-18页 |
| ·层间隔震结构的可靠度研究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层间隔震结构的结构动力模型的建立 | 第20-27页 |
| ·层间隔震体系的有限元分析 | 第20-22页 |
| ·层间隔震结构的自振特性的分析 | 第22-23页 |
| ·逆迭代法 | 第23页 |
| ·雅可比迭代法 | 第23页 |
| ·子空间迭代法 | 第23页 |
| ·隔震支座的力学性能及数值模型 | 第23-27页 |
| ·橡胶垫隔震支座恢复力特性计算模型 | 第24页 |
| ·隔震垫数值模型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地面运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函数模型 | 第27-31页 |
| ·地震地面运动模拟 | 第27页 |
| ·地面运动加速度功率谱密度函数模型发展概况 | 第27-29页 |
| ·基岩加速度自谱密度S_0的确定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层间隔震结构平稳随机响应的计算 | 第31-40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随机振动的基础知识 | 第31-34页 |
| ·平稳随机过程和非平稳随机过程 | 第31-32页 |
| ·功率谱密度函数 | 第32-33页 |
| ·自功率谱密度函数 | 第33-34页 |
| ·虚拟激励法 | 第34-37页 |
| ·基本原理 | 第34-35页 |
| ·虚拟激励法的特点 | 第35-36页 |
| ·层间隔震结构的随机响应计算 | 第36-37页 |
| ·层间隔震结构在随机激励下,层间位移峰值响应统计值的计算 | 第37-39页 |
| ·Davenport方法 | 第37-38页 |
| ·Vanmarcke方法 | 第38-39页 |
| ·Davenport法和Vanmarcke法的比较 | 第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第五章 层间隔震结构的可靠度理论 | 第40-52页 |
| ·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第40-43页 |
| ·结构的极限状态 | 第40-41页 |
| ·结构可靠度 | 第41-42页 |
| ·结构的可靠指标 | 第42-43页 |
| ·结构可靠度分析的一次二阶矩方法 | 第43-49页 |
| ·中心点法 | 第44页 |
| ·验算点法(JC法) | 第44-48页 |
| ·两个正态随机变量的情况 | 第45-46页 |
| ·非正态随机变量的情况 | 第46-48页 |
| ·映射变换法 | 第48页 |
| ·实用分析法 | 第48-49页 |
| ·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可靠度计算 | 第49-50页 |
| ·功能状态方程 | 第49页 |
| ·层间隔震结构各层间位移失效概率计算 | 第49-50页 |
| ·层间隔震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 | 第50-52页 |
| ·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 | 第50-51页 |
| ·层间隔震结构的体系可靠度计算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层间隔震结构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52-68页 |
| ·工程概况 | 第52-55页 |
| ·隔震支座设置 | 第53页 |
| ·钢筋混凝土材料参数 | 第53-54页 |
| ·ANSYS建模时的单元选择 | 第54-55页 |
| ·模态分析 | 第55-57页 |
| ·层间隔震结构的随机响应计算 | 第57-64页 |
| ·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可靠度计算 | 第64-67页 |
| ·层间隔震结构各层层间位移失效概率 | 第64-66页 |
| ·层间隔震结构体系可靠度计算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