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5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30页 |
| ·干扰的定义、类型、特征、参数化和影响 | 第15-20页 |
| ·干扰的定义 | 第15-16页 |
| ·干扰的类型 | 第16页 |
| ·干扰的特征 | 第16-18页 |
| ·干扰的参数化 | 第18页 |
| ·干扰的影响 | 第18-20页 |
| ·放牧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 第20-22页 |
| ·种群小尺度空间格局和种间关联研究的重要性 | 第22-24页 |
| ·啮齿动物对草原的影响 | 第24-26页 |
| ·空斑(Gap)对植物群落演替和物种多样性维持中的作用 | 第26-28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域自然概括和实验样地 | 第30-35页 |
| ·研究区域的自然概况 | 第30-33页 |
| ·地理位置 | 第30页 |
| ·气候特征 | 第30-31页 |
| ·土壤类型 | 第31-32页 |
| ·植被状况 | 第32页 |
| ·放牧和鼠类干扰 | 第32-33页 |
| ·实验样地概况 | 第33-35页 |
| ·放牧试验样地 | 第33页 |
| ·草原黄鼠的鼠丘干扰试验样地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冷蒿退化草原对长期不同强度放牧干扰的响应 | 第35-45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研究样地和方法 | 第36-38页 |
| ·研究地点 | 第36页 |
| ·取样方法 | 第36-37页 |
| ·数据分析处理 | 第37-38页 |
| ·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植被盖度 | 第37页 |
| ·各物种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种群盖度 | 第37页 |
|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 第37-38页 |
| ·结果 | 第38-40页 |
| ·不同放牧强度下的植被盖度 | 第38页 |
| ·各物种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种群盖度 | 第38-39页 |
|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 | 第39-40页 |
| ·讨论 | 第40-45页 |
| 第四章 两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小尺度空间格局对不同强度放牧干扰的响应 | 第45-55页 |
| ·引言 | 第45-4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7-48页 |
| ·调查区域的自然概况 | 第47页 |
| ·调查方法 | 第47页 |
| ·种群空间格局分析方法 | 第47-48页 |
| ·结果 | 第48-53页 |
| ·不同放牧强度下星毛委陵菜种群的小尺度空间格局 | 第48-49页 |
| ·不同放牧条件下星毛委陵菜种群在小尺度上的空间格局比较 | 第49-51页 |
| ·糙隐子草在不同放牧强度下的小尺度空间格局 | 第51页 |
| ·不同放牧强度下糙隐子草种群空间格局的比较 | 第51-53页 |
| ·讨论 | 第53-55页 |
| 第五章 冷蒿和星毛委陵菜的小尺度空间关联对不同强度放牧干扰的响应 | 第55-64页 |
| ·引言 | 第55-5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6-58页 |
| ·调查区域的自然概况和样地描述 | 第56页 |
| ·调查方法 | 第56-57页 |
| ·种间关联的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 ·结果 | 第58-61页 |
| ·无牧条件下冷蒿和星毛委陵菜之间的小尺度种间空间关联 | 第58页 |
| ·轻牧中牧和重牧条件下冷蒿和星毛委陵菜之间的种间小尺度空间关联 | 第58-61页 |
| ·讨论 | 第61-64页 |
| 第六章 冷蒿退化草原对草原黄鼠鼠丘干扰的响应 | 第64-74页 |
| ·引言 | 第64-6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5-67页 |
| ·研究地点概况 | 第65页 |
| ·实验预处理 | 第65-66页 |
| ·数据收集 | 第66页 |
| ·数据分析 | 第66-67页 |
| ·结果 | 第67-70页 |
| ·植物多样性和优势度 | 第67页 |
| ·功能组 | 第67-68页 |
| ·物种和功能组的抗埋藏性的适应等级 | 第68-69页 |
| ·物种和功能组的密度和生物量 | 第69-70页 |
| ·讨论 | 第70-74页 |
| 第七章 不同强度放牧下的退化草原群落对人为模拟空斑的响应 | 第74-86页 |
| ·引言 | 第74-7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76页 |
| ·实验样地自然概况和样地设置 | 第76页 |
| ·实验设计与取样 | 第76页 |
| ·结果 | 第76-82页 |
| ·出现的物种 | 第76-78页 |
| ·空斑被拓殖的比例 | 第78-79页 |
| ·累积物种数 | 第79-80页 |
| ·植被密度 | 第80-81页 |
| ·地上植被生物量 | 第81-82页 |
| ·讨论 | 第82-86页 |
| 第八章 结论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86-92页 |
| ·冷蒿退化草原对长期不同强度放牧干扰的响应 | 第86页 |
| ·两种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小尺度空间格局对不同强度放牧干扰的响应 | 第86-87页 |
| ·冷蒿和星毛委陵菜的小尺度种间关联对不同强度放牧干扰的响应 | 第87页 |
| ·冷蒿退化草原对草原黄鼠鼠丘干扰的响应 | 第87-88页 |
| ·不同放牧强度下的退化草原群落对人为模拟空斑的响应 | 第88页 |
| ·本文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第88-91页 |
| ·理论意义 | 第88-90页 |
| ·实践意义 | 第90-91页 |
| ·实验还需要完善和有待于解决的问题 | 第91-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
| 个人简历、博士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 第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