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13页 |
第一章 《玉楼梦》的文化立意 | 第13-33页 |
第一节 李朝末期的社会背景与文化思想 | 第13-17页 |
第二节 《玉楼梦》的文化立意:强大的传统思想与朦胧的新思想 | 第17-30页 |
第三节 《玉楼梦》与中韩写梦小说立意的比较 | 第30-33页 |
第二章 《玉楼梦》的叙事艺术 | 第33-56页 |
第一节 《玉楼梦》的叙事结构 | 第33-36页 |
第二节 《玉楼梦》的时间倒错 | 第36-41页 |
第三节 《玉楼梦》的叙事节奏与时距 | 第41-46页 |
第四节 《玉楼梦》的叙事频率与重复叙事 | 第46-49页 |
第五节 《玉楼梦》的叙事视角 | 第49-56页 |
第三章 《玉楼梦》的人物形象论 | 第56-113页 |
第一节 主人公杨昌曲 | 第56-68页 |
第二节 理想女性江南红 | 第68-86页 |
第三节 完美女性碧城仙 | 第86-96页 |
第四节 反面形象的塑造与意义 | 第96-104页 |
第五节 人物塑造方法研究 | 第104-113页 |
第四章 《玉楼梦》的艺术形态论 | 第113-132页 |
第一节 《玉楼梦》的拟实性 | 第113-118页 |
第二节 《玉楼梦》的表意性 | 第118-132页 |
第五章《玉楼梦》与中国小说关系研究 | 第132-147页 |
第一节 《玉楼梦》对中国小说的借鉴与创新 | 第132-141页 |
第二节 《玉楼梦》的民族性 | 第141-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4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49-150页 |
后记 | 第150-151页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