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垃圾滤液的产生 | 第10-11页 |
·垃圾渗滤液的产生量 | 第11页 |
·渗滤液的组成及危害 | 第11-13页 |
·渗滤液的组成 | 第11-12页 |
·渗滤液的危害 | 第12-13页 |
·影响垃圾渗滤液水质的因素 | 第13-16页 |
·垃圾成分对滤虑液水质的影响 | 第13-14页 |
·填埋时间对渗滤液水质的影响 | 第14-15页 |
·填埋工艺和填埋场气候对渗滤液的影响 | 第15-16页 |
2 渗滤液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课题提出的意义 | 第16-24页 |
·渗滤液处理方案 | 第16页 |
·渗滤液处理方法 | 第16-23页 |
·生物处理 | 第16-19页 |
·物化方法 | 第19-21页 |
·土地处理法处理渗滤液 | 第21-22页 |
·渗滤液处理方法的比较 | 第22-23页 |
·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方法的缺陷和问题 | 第23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3 试验内容 | 第24-25页 |
·物化法处理新老渗滤液 | 第24页 |
·回灌法处理渗滤液 | 第24页 |
·敞放和封闭两种存放方式对全循环式准好氧垃圾填埋柱降解能力的影响 | 第24-25页 |
4 混凝试验 | 第25-38页 |
·混凝原理 | 第25-26页 |
·压缩双电层机理 | 第26页 |
·吸附电中和作用 | 第26页 |
·网铺作用 | 第26页 |
·试验试剂和配制 | 第26页 |
·测试设备 | 第26-27页 |
·试验装置 | 第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页 |
·试验结果讨论 | 第27-37页 |
·混凝试剂的筛选 | 第27-34页 |
·复配剂对渗滤液的处理 | 第34-37页 |
·本节结论 | 第37-38页 |
5 氧化实验 | 第38-44页 |
·FENTON试剂氧化法的原理 | 第38页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方法 | 第38-42页 |
·不同的H_2O_2和Fe~(2+)的投量摩尔比,对COD_(cr)的去除效果影响 | 第39页 |
·H_2O_2的投量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PH值对Fenton 试剂氧化效果的影响 | 第40-41页 |
·氧化反应温度对氧化效果的影响 | 第41页 |
·氧化时间对氧化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氧化试验结果讨论 | 第42页 |
·氧化—混凝和混凝—氧化的工艺比较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6 沉淀法去除NH_4~+-N | 第44-51页 |
·MAP 除磷脱氮的基本原理 | 第44-45页 |
·MAP 除磷脱氮最佳的选择工艺 | 第45-51页 |
·MAP 脱氮最佳的工艺选择 | 第45-48页 |
·MAP 除鳞最佳的工艺选择 | 第48页 |
·用MgO 和H_3PO_4代替MgCl_2和NaH_2PO_4试验 | 第48-49页 |
·化学沉淀后渗滤液性质 | 第49页 |
·结论 | 第49-51页 |
7 活性炭吸附渗滤液实验 | 第51-57页 |
·吸附的基本理论 | 第51页 |
·试验药品及仪器 | 第51-52页 |
·试验方法 | 第52页 |
·试验流程 | 第52-56页 |
·活性炭吸附试验处理老渗滤液 | 第52-55页 |
·单独用高岭土作吸附剂处理老渗滤液 | 第55-56页 |
·本章结论 | 第56-57页 |
8 回灌法处理新老渗滤液 | 第57-86页 |
·回灌机理 | 第57-59页 |
·垃圾填埋柱中发生的反应过程 | 第57-59页 |
·垃圾柱中各常见指标降低的机理 | 第59-64页 |
·垃圾渗虑液中COD_(cr)和BOD_5的去除 | 第59-60页 |
·垃圾柱中NH_4~+-N 的去除 | 第60-64页 |
·垃圾渗滤液回灌的作用及意义 | 第64-65页 |
·垃圾渗滤液回灌的作用 | 第64-65页 |
·渗滤液回灌的意义 | 第65页 |
·回灌法试验方法和装置 | 第65-68页 |
·实验装置 | 第65-66页 |
·垃圾柱填埋体 | 第66-67页 |
·水在垃圾柱中的存在形式 | 第67页 |
·回灌方式 | 第67页 |
·实验安排 | 第67-68页 |
·垃圾柱微生物的培养 | 第68-72页 |
·水利负荷对渗滤液回灌效果的影响 | 第72-83页 |
·不同水力负荷对渗滤液BOD_5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80页 |
·不同有机负荷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80-81页 |
·不同回灌次数对渗滤液的影响 | 第81-82页 |
·垃圾柱回灌寿命对渗滤液出水的影响 | 第82页 |
·新鲜渗滤液回灌结论 | 第82-83页 |
·老渗滤液回灌 | 第83-84页 |
·本章回灌新鲜渗滤液和老渗滤液的试验结论 | 第84-86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建议 | 第85-86页 |
9 新老渗滤液敞放和封闭存放实验 | 第86-92页 |
·试验的必要性 | 第86页 |
·试验装置 | 第86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86-91页 |
·封闭和敞放两种收集方式BOD_5的自我降解情况 | 第86-87页 |
·封闭和敞放两种收集方式COD_(cr)的自我降解情况 | 第87-89页 |
·封闭和敞放两种收集方式渗滤液NH_4~+-N 的自我降解情况 | 第89-90页 |
·封闭和敞放两种收集方式渗滤液的PH 值变化 | 第90-91页 |
·本章结论及建议 | 第91-92页 |
10 本次试验总结论 | 第92-94页 |
·本试验结论 | 第92页 |
·本试验建议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附录 | 第99-100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100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