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秘密禁令救济制度及其对我国相关制度构建的借鉴意义
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5页 |
引言 | 第5-6页 |
第一章 美国商业秘密禁令救济制度概况 | 第6-13页 |
第一节 禁令救济制度溯源 | 第6-7页 |
第二节 禁令在商业秘密法中的地位 | 第7-8页 |
第三节 禁令的类型化及其适用例外 | 第8-11页 |
第四节 小结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商业秘密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第一节 合同理论 | 第13页 |
第二节 破坏信任理论 | 第13-14页 |
第三节 产权理论 | 第14页 |
第四节 侵权法理论 | 第14-15页 |
第五节 保护商业秘密理论的评述 | 第15-17页 |
第三章 我国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现状述评 | 第17-22页 |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及《民法通则》的救济制度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体系中的救济制度 | 第19-22页 |
第四章 构建我国商业秘密禁令救济制度的设想 | 第22-30页 |
第一节 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22页 |
第二节 禁令的类型化设计 | 第22-23页 |
第三节 禁令的适用范围 | 第23-25页 |
第四节 禁令适用的条件 | 第25-28页 |
第五节 禁令的期限 | 第28-29页 |
第六节 禁令上诉权的设立 | 第29-30页 |
结束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后记 | 第33-34页 |
原创声明 | 第34页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