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新时期以来壮族小说的发展状况 | 第8页 |
二、新时期壮族小说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三、中国文坛的现代主义文学 | 第9-10页 |
上篇: 新时期以来壮族小说对现代主义文学艺术形式的 探索 | 第10-21页 |
一、意识流小说的探索和叙事方式的转变 | 第10-17页 |
1、按照心理时间叙事 | 第11-12页 |
2、探索使用多重叙事视角 | 第12-13页 |
3、多重叙事线索并存,多个故事并进 | 第13-15页 |
4、建立在象征关系上的多重叙事 | 第15-17页 |
二、对象征主义艺术手法的探索 | 第17-19页 |
1、局部的、片段的象征——象征主义艺术手法的广泛使用 | 第17-18页 |
2、整体的象征——象征主义文学的成熟 | 第18-19页 |
三、对表现主义艺术手法的探索 | 第19-21页 |
1、非个性化的人物 | 第19-20页 |
2、夸张、变形的手法及怪异色彩 | 第20页 |
3、加强艺术氛围营造,渲染气氛 | 第20-21页 |
下篇: 壮族现代主义小说的五个主题 | 第21-35页 |
一、和平与争斗——表现人类永恒的主题 | 第22-24页 |
二、焦灼、苦闷——反映现代人的内心世界 | 第24-26页 |
三、丰富的人性——揭示现代性遮蔽下的人性 | 第26-30页 |
1、敞开人性中的生物性成分 | 第26-28页 |
2、化外人性的着意表现 | 第28-30页 |
四、民间——揭示现代性遮蔽下的民间生活 | 第30-33页 |
五、寻根——从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反思现代化 | 第33-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注释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