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倍体泡桐诱导及其体外植株再生的研究
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植物多倍体育种的意义 | 第9-11页 |
·植物多倍体的产生途径 | 第11-13页 |
·植物多倍体的鉴定 | 第13-15页 |
·植物多倍体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15页 |
·植物体外植株再生 | 第15-17页 |
2 引言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23页 |
·泡桐无菌苗的获得 | 第18页 |
·四倍体泡桐的诱导 | 第18-20页 |
·诱导方法 | 第18-19页 |
·外植体预培养 | 第19页 |
·秋水仙素诱导处理 | 第19页 |
·处理外植体的芽诱导及植株再生 | 第19-20页 |
·四倍体植株的鉴定 | 第20-21页 |
·染色体计数方法鉴定 | 第20页 |
·流式细胞仪鉴定 | 第20-21页 |
·四倍体泡桐与二倍体泡桐比较 | 第21-22页 |
·形态学观察 | 第21页 |
·表皮细胞气孔器的比较 | 第21页 |
·生化指标测定 | 第21-22页 |
·四倍体泡桐体外植株再生 | 第22页 |
·叶片愈伤组织诱导最适培养基的筛选 | 第22页 |
·芽诱导最适培养基的筛选 | 第22页 |
·根诱导最适培养基的筛选 | 第22页 |
·试验统计与数据处理 | 第22-2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3-38页 |
·液体浸泡处理对三种四倍体泡桐诱导的影响 | 第23-24页 |
·固体培养处理对三种四倍体泡桐诱导的影响 | 第24-26页 |
·双层培养处理对三种四倍体泡桐诱导的影响 | 第26-27页 |
·双层培养处理对三种泡桐叶片诱导四倍体植株的影响 | 第27-31页 |
·四倍体泡桐的鉴定 | 第31-32页 |
·染色体数目鉴定 | 第31页 |
·流式细胞仪测定 DNA含量鉴定 | 第31-32页 |
·二倍体泡桐与四倍体泡桐的比较 | 第32-34页 |
·形态学观察 | 第32-33页 |
·表皮细胞气孔器的比较 | 第33页 |
·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33-34页 |
·四倍体泡桐体外植株再生 | 第34-38页 |
·不同种四倍体泡桐叶片愈伤组织诱导 | 第34-35页 |
·不同种四倍体泡桐芽的诱导 | 第35-37页 |
·不同种四倍体泡桐根的诱导 | 第37-38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38-42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2页 |
·诱导材料和诱导方法的选择 | 第39页 |
·秋水仙素的有效浓度及对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 第39-40页 |
·嵌合体及变异植株形态回复现象 | 第40页 |
·多倍体植株的鉴定 | 第40-41页 |
·泡桐多倍体诱导的潜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1页 |
英文摘要 | 第51-53页 |
图版 | 第53-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