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7-42页 |
1 格林—巴利综合征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 第17-29页 |
2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中医学研究现状 | 第29-33页 |
3 中医学对痿证的认识 | 第33-39页 |
4 本项研究的立题依据 | 第39-42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42-70页 |
实验一 电针膀胱经五脏俞对GBS家兔周围神经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 第42-5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2-4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8-50页 |
·实验动物模型制备 | 第48页 |
·动物分组与治疗 | 第48-49页 |
·EAN发病评分评价 | 第49页 |
·周围神经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观察 | 第49-50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50页 |
4 结果 | 第50-51页 |
·一般情况 | 第50页 |
·EAN发病评分评价情况 | 第50-51页 |
·周围神经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变化情况 | 第51页 |
实验二 电针膀胱经五脏俞对GBS家兔神经电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 | 第51-54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2页 |
·实验动物模型制备 | 第52页 |
·动物分组与治疗 | 第52页 |
·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测定 | 第52页 |
·坐骨神经F波检测 | 第52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52-53页 |
4 结果 | 第53-54页 |
·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的测定结果 | 第53-54页 |
·坐骨神经F波检测结果 | 第54页 |
实验三 电针膀胱经五脏俞对GBS家兔Th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 第54-6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54-56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6-59页 |
·实验动物模型制备 | 第56页 |
·动物分组与治疗 | 第56页 |
·RT-PCR法检测坐骨神经组织Th细胞因子TNF-α、IL-4、IL-10、IL-12 mRNA的表达水平 | 第56-59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59页 |
4 结果 | 第59-65页 |
·总RNA的鉴定 | 第59页 |
·坐骨神经组织Th1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 | 第59-62页 |
·坐骨神经组织Th2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 | 第62-65页 |
实验四 电针膀胱经五脏俞对GBS家兔协同刺激分子影响的研究 | 第65-7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5-66页 |
·实验动物模型制备 | 第65页 |
·动物分组与治疗 | 第65页 |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坐骨神经组织协同刺激分子CD28、CTLA-4、B7-1、B7-2的蛋白表达水平 | 第65-66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66页 |
4 结果 | 第66-70页 |
·坐骨神经组织协同刺激分子CD28的蛋白表达水平 | 第66-67页 |
·坐骨神经组织协同刺激分子B7-1的蛋白表达水平 | 第67-68页 |
·坐骨神经组织协同刺激分子CTLA-4的蛋白表达水平 | 第68-69页 |
·坐骨神经组织协同刺激分子B7-2的蛋白表达水平 | 第69-70页 |
讨论与体会 | 第70-90页 |
1 格林—巴利综合征动物模型—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 | 第70-71页 |
2 电针膀胱经五脏俞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探讨 | 第71-85页 |
·电针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家兔周围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71-73页 |
·电针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家兔神经电生理功能的影响 | 第73-75页 |
·电针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家兔Th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 第75-83页 |
·电针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家兔协同刺激分子的影响 | 第83-85页 |
3 针灸治痿证新学说——“治痿独取膀胱经五脏俞” | 第85-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0页 |
附图 | 第100-102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2-103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103-105页 |
个人简历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