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12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 2 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4 进行该课题所具备的条件 | 第12页 |
| 文献研究 | 第12-24页 |
| 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 ·建立数据库模型 | 第12页 |
| ·数据采集 | 第12-13页 |
| ·方名的预处理 | 第13页 |
| ·药物的预处理 | 第13页 |
| ·症状的预处理 | 第13页 |
| 2 研究方法与结果 | 第13-24页 |
| ·组成 | 第13页 |
| ·剂量 | 第13-18页 |
| ·方法 | 第14-15页 |
| ·结果 | 第15-16页 |
| ·伤寒方在唐、宋、清三个朝代中组成、剂量的传变 | 第16-18页 |
| ·功效 | 第18-19页 |
| ·主治 | 第19-24页 |
| ·方法 | 第19-20页 |
| ·结果 | 第20-24页 |
| 讨论 | 第24-39页 |
| 1 伤寒方规范化研究必要性探析 | 第24-30页 |
| ·药物 | 第24-25页 |
| ·剂量 | 第25-26页 |
| ·治法 | 第26-27页 |
| ·主治 | 第27-30页 |
| ·病机 | 第27-28页 |
| ·证候 | 第28-30页 |
| 2 本研究可行性刍议 | 第30-35页 |
| ·药物 | 第30-31页 |
| ·剂量配比与原书基本一致 | 第31-35页 |
| 3 关于伤寒方剂量确定之我见 | 第35-36页 |
| 4 现代医家应用伤寒方之证治特点 | 第36-39页 |
| ·剂量与配比特点 | 第36-37页 |
| ·主治证候方面 | 第37-39页 |
| 结语 | 第39-40页 |
| 问题与展望 | 第40-41页 |
| 致谢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综述 | 第45-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附件1: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