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4页 |
·草莓离体再生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草莓的花药再生 | 第11-12页 |
·草莓的叶片和叶柄再生 | 第12-13页 |
·草莓细胞悬浮再生 | 第13页 |
·草莓原生质体再生 | 第13-14页 |
·草莓其他外植体的再生 | 第14页 |
·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第14-16页 |
·展望 | 第16页 |
·草莓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6-22页 |
·草莓遗传转化途径 | 第16-19页 |
·草莓遗传转化所涉及的基因 | 第19-20页 |
·影晌转化率的几个主要因素 | 第20-21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21-22页 |
·关于HAL1基因 | 第22-23页 |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23-24页 |
2 试验材料 | 第24-27页 |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植物激素与抗生素 | 第24-25页 |
·农杆菌菌株及质粒 | 第25页 |
·培养基 | 第25-27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7-36页 |
·草莓离体再生 | 第27-30页 |
·草莓田间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27页 |
·基因型和激素配比的初步筛选 | 第27-28页 |
·培养基的筛选 | 第28-29页 |
·供体试管苗状态对再生的影响 | 第29-30页 |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 第30页 |
·试管苗的移栽 | 第30页 |
·草莓的遗传转化(叶盘法转化) | 第30-33页 |
·农杆菌叶盘法转化程序 | 第30-31页 |
·basta选择压的确定 | 第31页 |
·转化因子的筛选 | 第31-32页 |
·抑菌素浓度的确定 | 第32页 |
·抗性芽的筛选方式 | 第32页 |
·抗性芽的增殖、生根 | 第32-33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及耐盐性鉴定 | 第33-34页 |
·植物基因组DNA微量提取法(参照SDS法) | 第33页 |
·PCR检测 | 第33-34页 |
·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鉴定 | 第34页 |
·试验中涉及的公式 | 第34页 |
·试验中的培养条件 | 第34-36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6-49页 |
·草莓离体再生 | 第36-42页 |
·HgCl_2处理时间对外植体的影响 | 第36页 |
·基因型和激素配比的初步筛选 | 第36-37页 |
·基本培养基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37-38页 |
·6-BA、KT和NAA浓度配比对草莓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38页 |
·pH值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 | 第38-39页 |
·琼脂和蔗糖浓度对再生的影响 | 第39页 |
·不同培养基对再生苗生根的影响 | 第39-40页 |
·供体试管苗状态对再生的影响 | 第40-42页 |
·草莓的遗传转化 | 第42-47页 |
·basta浓度对赛娃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第42-43页 |
·转化因子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抗性芽的筛选方式对转化的影响 | 第45-46页 |
·Cef的浓度对转化效果的影响 | 第46-47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及耐盐性鉴定 | 第47-49页 |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47-48页 |
·转基因植株的耐盐性鉴定 | 第48-49页 |
5 讨论 | 第49-52页 |
·草莓的基因型 | 第49页 |
·关于试管苗玻璃化现象 | 第49-50页 |
·叶片放置方向对再生的影响 | 第50页 |
·叶片来源对诱导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 第50-51页 |
·关于草莓的转化率问题 | 第51-52页 |
6 结论 | 第52-53页 |
7 关于后期工作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附录1 图版 | 第60-62页 |
附录2 缩略词目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