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9页 |
| 0. 引言 | 第9-12页 |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论文基本框架 | 第11-12页 |
| 1. 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审计发展的背景 | 第12-18页 |
| ·清末预备立宪中存在的审计思想 | 第12-14页 |
| ·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 | 第14-16页 |
| ·中华民国时期的经济 | 第16-18页 |
| 2. 中华民国时期国家审计机构的相对独立性 | 第18-23页 |
| ·北京政府时期行政系统下的国家审计机构 | 第18-20页 |
| ·隶属国民政府的审计处 | 第18-19页 |
| ·隶属大总统的审计院 | 第19-20页 |
| ·国民政府时期监审合一下的国家审计机构 | 第20-23页 |
| ·监察院时的审计机构 | 第20-21页 |
| ·审计院时的审计机构 | 第21页 |
| ·监察院审计部时的审计机构 | 第21-23页 |
| 3. 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审计人员开始职业化建设 | 第23-26页 |
| ·政府审计人员的任职条件及限制制度 | 第23-25页 |
| ·政府审计人员的法律保障制度 | 第25页 |
| ·政府审计人员的回避制度 | 第25-26页 |
| 4. 中华民国时期开始审计专门立法 | 第26-30页 |
| ·从立法高度规范审计工作 | 第26-27页 |
| ·将审计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 | 第27-28页 |
| ·全面系统的审计立法 | 第28-30页 |
| 5. 中华民国时期开始近代型的政府审计方式和方法 | 第30-35页 |
| ·注重事前审计监督 | 第30-31页 |
| ·北京政府时期开始注重事前审计 | 第30页 |
| ·国民政府时期事前、事后审计与稽察的全面开展 | 第30-31页 |
| ·国民政府时期送请审计、就地审计、委托审计相结合 | 第31-35页 |
| 6. 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审计活动 | 第35-42页 |
| ·北京政府时期进行的审计活动 | 第35-38页 |
| ·国民政府时期进行的审计活动 | 第38-42页 |
| 7. 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审计的评价与启迪 | 第42-54页 |
| ·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审计的评价 | 第42-45页 |
| ·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审计的经验总结 | 第42-43页 |
| ·中华民国时期政府审计的历史局限性 | 第43-45页 |
| ·对我国现行审计体制改革的启迪 | 第45-54页 |
| ·我国现行审计体制的现状 | 第45-46页 |
| ·现行审计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46-50页 |
| ·民国时期政府审计制度建设给现行国家审计体制改革的启迪 | 第50-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后记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