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第一章 跨国银行监管的理论研究 | 第8-14页 |
·概念界定 | 第8-9页 |
·跨国银行的含义 | 第8-9页 |
·跨国银行审慎性监管的定义与基本内容 | 第9页 |
·跨国银行监管的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第二章 国际跨国银行审慎性监管实践研究 | 第14-21页 |
·跨国银行审慎性监管的国际比较 | 第14-18页 |
·机构准入监管政策 | 第14-15页 |
·业务范围准入监管政策 | 第15-16页 |
·资本充足率监管 | 第16-17页 |
·贷款集中度监管 | 第17页 |
·流动性监管 | 第17-18页 |
·跨国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 | 第18-21页 |
·从国内监管走向国际监管的必然性 | 第18页 |
·国内审慎性监管与国际监管的协调发展 | 第18-19页 |
·巴塞尔协议下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合作原则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开放经济下中国对跨国银行审慎性监管的实证问题分析 | 第21-40页 |
·跨国银行在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 第21-25页 |
·跨国银行在华机构增加及布局调整 | 第21-22页 |
·积极参股中资银行 | 第22-23页 |
·外资银行在华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 | 第23-24页 |
·人民币业务品种和规模发展迅速 | 第24页 |
·在高技术含量业务的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 第24-25页 |
·跨国银行进入所带来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在华跨国银行自身经营存在的问题 | 第25页 |
·国内外资银行引发的系统性风险 | 第25-26页 |
·中国对跨国银行监管的现状 | 第26-28页 |
·中国对跨国银行监管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中国对跨国银行监管的现状 | 第27-28页 |
·中国跨国银行监管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8-40页 |
·监管理念陈旧 | 第28页 |
·立法原则矛盾 | 第28-30页 |
·在银行业全面开放的同时对中资银行的保护不足 | 第30-31页 |
·对跨国银行进入的审慎性管制不足 | 第31页 |
·对外资银行的不同组织形式没有区别监管 | 第31-33页 |
·合规性监管难于抵御风险 | 第33-34页 |
·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系统薄弱 | 第34-35页 |
·轻视市场对银行的约束作用 | 第35-37页 |
·分业经营与监管造成管理漏洞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开放经济下完善中国对跨国银行的审慎性监管 | 第40-50页 |
·监管理念的革新 | 第40-41页 |
·统一对中、外资银行的监管 | 第41页 |
·在银行业全面开放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中资银行进行保护 | 第41-42页 |
·加强审慎性跨国银行的进入管制 | 第42-43页 |
·对不同组织形式的外资银行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 | 第43页 |
·对外资银行实行合规性监管与审慎性风险监管并重的政策 | 第43-45页 |
·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系统,提高银行监管的有效性 | 第45-46页 |
·构造良好的市场约束机制 | 第46-47页 |
·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金融信息披露制度 | 第46页 |
·大力发展外部审计 | 第46页 |
·加强行业自律 | 第46-47页 |
·在分业监管的基础上,为最终的统一监管创造条件 | 第47页 |
·加强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协调与合作 | 第47-50页 |
·在信息交流与信息披露方面 | 第47-48页 |
·在并表监管方面 | 第48页 |
·加强国际合作 | 第48页 |
·积极参与有关涉及金融安全的国际组织 | 第48-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后记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