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2页 |
第一篇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问题的理论综述 | 第12-25页 |
·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问题提出的原因 | 第12-14页 |
·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不一致的问题 | 第12-13页 |
·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 | 第13页 |
·道德祸因问题 | 第13-14页 |
·关于“企业家”和“企业经营者”的界定 | 第14-17页 |
·关于“企业家”和“企业经营者”的界定 | 第14-16页 |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界定 | 第16-17页 |
·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理论综述 | 第17-20页 |
·国外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问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 第18-19页 |
·中国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问题研究的理论综述 | 第19-20页 |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作用与意义 | 第20-25页 |
·国有钢铁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作用的机理分析 | 第20-23页 |
·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的意义 | 第23-25页 |
第二篇 中国国有钢铁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管理的现状 | 第25-33页 |
·中国国有钢铁企业经营者的特征分析 | 第25-26页 |
·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基本特征 | 第25-26页 |
·国有企业经营者基本特征在国有钢铁企业表现形式 | 第26页 |
·中国国有钢铁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管理的现状 | 第26-31页 |
·激励方面 | 第27-30页 |
·约束方面 | 第30-31页 |
·中国国有钢铁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存在弊端的原因 | 第31-33页 |
·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残缺 | 第31-32页 |
·中国经营者市场及资本市场的发育尚不够成熟 | 第32页 |
·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经营干预过多 | 第32-33页 |
第三篇 西方国家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管理的启示 | 第33-42页 |
·西方国家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模式 | 第33-40页 |
·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 第33-36页 |
·经营者的报酬激励的构成要素和强度 | 第36-38页 |
·企业外部市场的约束作用比较 | 第38-39页 |
·经营者的声誉激励效用的比较 | 第39-40页 |
·对完善中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启示 | 第40-42页 |
·企业的监事会是内部有效约束监督的关键 | 第40页 |
·经营者的报酬激励机制必须科学合理,符合本国实际 | 第40-41页 |
·必须重视对经营者的精神激励 | 第41页 |
·必须加强民主管理在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中的作用 | 第41-42页 |
第四篇 建立和完善中国国有钢铁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议 | 第42-50页 |
·国有钢铁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方案的设计构想 | 第42-45页 |
·包头钢铁集团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42-43页 |
·完善包钢经营者年薪制方案的设计 | 第43-45页 |
·完善中国国有钢铁企业经营者其它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议 | 第45-50页 |
·充分发挥董事会的监督约束效能 | 第45-47页 |
·充分发挥企业党和工会组织在经营者激励与约束中的作用 | 第47页 |
·重视对经营者的精神激励 | 第47-48页 |
·培育经理市场,建立制约机制 | 第48-49页 |
·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