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环境污染的危害论文

三种酚类环境激素物质的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第一章 绪论第1-26页
 1.1 环境激素概述第14-18页
  1.1.1 环境激素物质及其种类第14页
  1.1.2 环境激素的发展历程第14-15页
  1.1.3 环境激素的危害第15-16页
  1.1.4 环境激素的作用机理第16-17页
  1.1.5 环境激素危害的预防第17-18页
 1.2 酚类环境激素概述第18-21页
  1.2.1 酚类环境激素的分类及用途第18-19页
  1.2.2 酚类环境激素的检测方法第19页
  1.2.3 免疫分析技术及进展第19-21页
 1.3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第21-24页
  1.3.1 双酚A第21-23页
  1.3.2 2,4,6-三氯苯酚第23-24页
  1.3.3 对叔丁基苯酚第24页
 1.4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研究目的第24-25页
  1.4.1 BPA及TCP荧光免疫检测新方法的研究第24-25页
  1.4.2 对叔丁基苯酚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检测新方法的研究第25页
 1.5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双酚A全抗原的合成与表征第26-36页
 2.1 引言第26-29页
  2.1.1 与抗原有关的几个概念第26-27页
  2.1.2 构成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第27页
  2.1.3 半抗原免疫原的制备第27-29页
 2.2 试剂与器材第29-30页
 2.3 实验方法第30-33页
  2.3.1 双酚A半抗原的合成路线及方法第30-31页
  2.3.2 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第31-33页
 2.4 结果与分析第33-35页
  2.4.1 BPA半抗原的鉴定第33-34页
  2.4.2 BPA全抗原的鉴定第34-35页
 2.5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抗体的制备第36-51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36-37页
 3.3 实验方法第37-39页
  3.3.1 免疫动物的选择第37-38页
  3.3.2 抗原剂量的选择第38页
  3.3.3 佐剂的应用第38页
  3.3.4 佐剂抗原的制备第38-39页
  3.3.5 免疫途径第39页
  3.3.6 免疫失败的可能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第39页
 3.4 血清效价的测定第39-43页
  3.4.1 试管凝集实验第40-41页
  3.4.2 双向免疫扩散实验第41-43页
 3.5 放血及初步分离第43页
 3.6 抗体的纯化第43-48页
  3.6.1 盐析法粗提血清中IgG第43-46页
  3.6.2 离子交换层析法进一步纯化粗提IgG第46-48页
 3.7 结果与分析第48-49页
  3.7.1 血清效价测定结果第48-49页
  3.7.2 洗脱曲线的绘制及纯化抗体的性能鉴定第49页
 3.8 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抗原包被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双酚 A第51-61页
 4.1 引言第51页
 4.2 实验部分第51-56页
  4.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51-52页
  4.2.2 抗原包被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第52-56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6-60页
  4.3.1 抗原抗体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第56-57页
  4.3.2 pH值的选择第57页
  4.3.3 温育时间的选择第57-58页
  4.3.4 离子强度的选择第58页
  4.3.5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58-59页
  4.3.6 交叉反应第59页
  4.3.7 样品测定及回收实验第59-60页
 4.4 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直接竞争荧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三氯酚第61-70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实验部分第61-67页
  5.2.1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61-62页
  5.2.2 三氯酚抗体的标记第62-64页
  5.2.3 标记抗体的纯化第64-65页
  5.2.4 标记抗体的性能鉴定第65页
  5.2.5 直接竞争荧光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第65-67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7-69页
  5.3.1 标记抗体的鉴定结果第67页
  5.3.2 抗原抗体最适工作浓度的选择第67-68页
  5.3.3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68页
  5.3.4 交叉反应第68-69页
  5.3.5 样品测定及回收实验第69页
 5.4 小结第69-70页
第六章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水中对叔丁基苯酚第70-76页
 6.1 引言第70-71页
  6.1.1 有关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基本知识第70-71页
  6.1.2 研究内容第71页
 6.2 实验部分第71-72页
  6.2.1 试剂与器材第71-72页
  6.2.2 实验方法第72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72-75页
  6.3.1 反应条件的优化第72-74页
  6.3.2 标准曲线及检出限第74页
  6.3.3 干扰测定第74-75页
  6.3.4 样品分析第75页
 6.4 小结第75-76页
第七章 结论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5页
附录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绍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废羽毛生物水解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