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1-4页 | 
| 同济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20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6-20页 | 
| ·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0-39页 | 
|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研究 | 第20-23页 | 
| ·相关理论研究 | 第23-38页 | 
| ·企业失败研究 | 第23-26页 | 
| ·企业失败的判别及预测 | 第26-28页 | 
| ·购并失败研究 | 第28-30页 | 
| ·模仿理论 | 第30-32页 | 
| ·案例研究方法 | 第32-34页 | 
| ·危机管理与企业预瞥 | 第34-38页 | 
| ·文献综述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民营企业概述 | 第39-60页 | 
| ·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 | 第39-40页 | 
|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史 | 第40-46页 | 
| ·接收改造阶段 | 第40-41页 | 
| ·发展壮大阶段 | 第41-44页 | 
| ·大力发展阶段 | 第44-46页 | 
| ·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46-48页 | 
| ·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前景 | 第48-52页 | 
| ·民营经济将在我国长期存在 | 第48-49页 | 
| ·民营企业主是社会主义劳动者 | 第49-51页 | 
| ·辩证地看待贫富差距 | 第51-52页 | 
| ·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 | 第52-59页 | 
| ·民营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52-55页 | 
| ·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 | 第55-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民营企业失败的归因研究 | 第60-94页 | 
| ·民营企业失败的原因分析 | 第60-76页 | 
| ·井购的失败导致民营企业陷入困境 | 第61-64页 | 
| ·片面追求规模和速度导致企业浮肿 | 第64-66页 | 
| ·盲目实施多元化战略,造成资源分散 | 第66-69页 | 
| ·靠策划起家,缺乏核心竞争力 | 第69页 | 
| ·管理者素质较低下,造成决策失误 | 第69-72页 | 
| ·缺乏战略管理理念,内部管理混乱 | 第72-73页 | 
| ·家族管理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 第73-75页 | 
| ·依靠投机发家,结局必然是失败 | 第75-76页 | 
| ·民营企业失败的理论解释 | 第76-87页 | 
| ·用生命周期理论解释民营企业失败 | 第77-81页 | 
| ·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解释民营企业失败 | 第81-84页 | 
| ·用模仿理论解释民营企业失败 | 第84-87页 | 
| ·民营企业失败的启示 | 第87-92页 | 
| ·结论 | 第92-93页 |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 第五章 民营企业失败的判别模型研究 | 第94-123页 | 
| ·判别模型的设计 | 第94-95页 | 
| ·判别模型指标的选取 | 第95-113页 | 
| ·判别分析的原理 | 第95-96页 | 
| ·判别效果的评价 | 第96-97页 | 
| ·逐步判别方法 | 第97-102页 | 
| ·利用逐步判别方法选取判别指标 | 第102-113页 | 
| ·判别模型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113-115页 | 
| ·FISHER判别方法介绍 | 第114页 | 
| ·利用 FISHER判别方法计算判别模型的权重 | 第114-115页 | 
| ·判别模型的确定 | 第115-117页 | 
| ·判别模型的评价 | 第117-122页 | 
| ·判别模型判别能力的验证 | 第117-120页 | 
| ·判别模型的优点 | 第120页 | 
| ·判别模型的局限 | 第120页 | 
| ·判别模型的使用范围 | 第120-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2-123页 | 
| 第六章 民营企业全面危机管理体系研究——构建预防民营企业失败的防火墙 | 第123-153页 | 
| ·我国民营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现状 | 第123-126页 | 
| ·民营企业危机管理能力低下 | 第123-125页 | 
| ·民营企业危机管理的误区 | 第125-126页 | 
| ·民营企业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 第126-130页 | 
| ·民营企业实施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 第126-127页 | 
| ·国内外知名企业对危机管理的认识 | 第127-129页 | 
| ·民营企业危机管理的意义 | 第129-130页 | 
| ·民营企业全面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130-141页 | 
| ·全面危机管理 | 第130-133页 | 
| ·全面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 | 第133-141页 | 
| ·民营企业危机预警体系研究 | 第141-152页 | 
| ·民营企业危机预警体系的内容 | 第142-145页 | 
| ·民营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研究 | 第14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后继研究方向 | 第153-156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3-154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54页 | 
| ·论文展望 | 第154-156页 | 
| ·存在的主要不足 | 第154-155页 | 
| ·后继研究方向 | 第155-156页 | 
| 致谢 | 第156-1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7-165页 | 
| 附录 | 第165-183页 | 
| 附录A 国务院非公36条 | 第165-173页 | 
| 附录B 民营企业失败的案例 | 第173-179页 | 
| 附录C 从危机管理角度评价民营企业失败的案例 | 第179-183页 |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