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页 |
1 猪圆环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分类地位 | 第12页 |
·病毒的结构和组成 | 第12页 |
·病毒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病毒的培养 | 第13页 |
2 猪圆环病毒的基因组 | 第13-17页 |
·病毒基因组构成 | 第13-14页 |
·病毒基因组的复制与转录 | 第14-15页 |
·主要基因组产物 | 第15-17页 |
3 PCV2的流行病学 | 第17-19页 |
4 与PCV2有关的疾病 | 第19-24页 |
·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 第19-20页 |
·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 | 第20-21页 |
·PCV2相关性繁殖障碍 | 第21-22页 |
·猪呼吸道病复合症(PRDC) | 第22-24页 |
·先天性震颤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第24页 |
5 猪圆环病毒疫苗研究 | 第24-25页 |
6 伪狂犬病病毒转移载体 | 第25-3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42页 |
第二章 猪Ⅱ型圆环病毒ORF2基因在S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 第42-61页 |
1 材料 | 第42-43页 |
·细胞、质粒和菌株 | 第42-43页 |
·酶和其它试剂 | 第43页 |
·主要仪器 | 第43页 |
2 方法 | 第43-51页 |
·猪Ⅱ型圆环病毒OR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3-47页 |
·表达 | 第47-49页 |
·表达产物鉴定 | 第49-51页 |
3 结果 | 第51-56页 |
·猪Ⅱ型圆环病毒OR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53页 |
·表达产物鉴定 | 第53-54页 |
·ELISA检测ORF2基因表达产物的抗原性 | 第54-56页 |
4 讨论 | 第56-59页 |
·真核表达载体的建立 | 第56-57页 |
·关于基因的转染方法 | 第57页 |
·间接ELISA方法检测ORF2基因表达产物抗原性 | 第57-59页 |
5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第三章 重组伪狂犬病毒转移载体质粒的构建 | 第61-76页 |
1 材料 | 第61-62页 |
·质粒、菌株和细胞 | 第61页 |
·酶和其它试剂 | 第61-62页 |
·仪器设备 | 第62页 |
2 方法 | 第62-66页 |
·质粒pPI-2.EGFP和pMD-702*的鉴定 | 第62-63页 |
·重组伪狂犬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PI-2.EGFP.ORF2的构建 | 第63-6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6-69页 |
·质粒pPI-2.EGFP和pMD-702*的酶切鉴定 | 第66-67页 |
·重组伪狂犬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PI-2.EGFP.ORF2的酶切鉴定 | 第67页 |
·质粒pPI-2.EGFP与pPI-2.EGFP.ORF2的荧光观察比较 | 第67-68页 |
·ELISA检测PCV-2 ORF2基因融合表达产物的抗原性 | 第68-69页 |
4 讨论 | 第69-73页 |
·GFP基因与其他几种报告基因的比较 | 第69-70页 |
·PRV载体的构建 | 第70-71页 |
·外源基因在伪狂犬病病毒转移载体中的表达 | 第71-73页 |
5 结论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第四章 猪Ⅱ型圆环病毒-伪狂犬重组病毒活疫苗SA215(C)株的构建及其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76-107页 |
1 材料 | 第77-78页 |
·毒株和细胞 | 第77页 |
·标准血清 | 第77页 |
·酶和其它试剂 | 第77页 |
·仪器设备 | 第77-78页 |
2 方法 | 第78-88页 |
·伪狂犬病毒重组猪圆环病毒ORF2基因活载体疫苗株的构建 | 第78-81页 |
·猪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重组病毒株的初步鉴定 | 第81-85页 |
·猪圆环毒病-伪狂犬病重组病毒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85-88页 |
3 试验结果 | 第88-96页 |
·伪狂犬病毒重组猪圆环病毒ORF2基因活载体疫苗株的构建 | 第88页 |
·重组病毒SA215(C)的PCR鉴定 | 第88页 |
·绿色荧光检测及其病变观察 | 第88-89页 |
·Dot-blots杂交检测鉴定重组病毒结果 | 第89页 |
·SA215(C)病毒DNA的BamH Ⅰ酶切及Southern转印杂交检测 | 第89-90页 |
·SA215(C)表达PCV2 ORF2基因的SDS-PAGE电泳及Western印迹分析结果 | 第90-91页 |
·RT-PCR检测重组PRV SA215(C)中ORF2基因在细胞中转录 | 第91页 |
·猪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病重组病毒株SA215(C)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 | 第91-96页 |
4 讨论与分析 | 第96-103页 |
·关于重组病毒的构建 | 第97-100页 |
·关于真核转染宿主细胞的选择 | 第100页 |
·关于蛋白质表达检测 | 第100页 |
·关于猪圆环病毒ORF 2基因在PRV SA215株中的表达 | 第100-101页 |
·关于重组病毒SA215(C)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 | 第101-103页 |
5 结论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附录 1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