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导论 | 第1-13页 |
第一章 委托代理的一般分析 | 第13-30页 |
1. 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 | 第13-20页 |
·企业产权与制度变迁 | 第13-14页 |
·委托代理的产生 | 第14-16页 |
·委托代理的原因 | 第16-17页 |
·律意义上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17-18页 |
·托代理理论与现代企业发展 | 第18-20页 |
·西方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3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5页 |
·委托代理标准模型 | 第25-28页 |
·委托代理理论发展及评价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委托代理框架下的激励问题 | 第30-33页 |
·激励与约束的关系和作用 | 第30-31页 |
·监督约束机制的组成原则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激励问题的实现方式 | 第33-46页 |
·物质激励的主要实现形式——年薪制 | 第33-35页 |
·年薪制及理论解释 | 第33-34页 |
·年薪制作用和实施条件 | 第34-35页 |
·声誉激励 | 第35-39页 |
·声誉激励及合理性解释 | 第35-36页 |
·声誉激励模型 | 第36-39页 |
·动态激励——股票期权激励 | 第39-46页 |
·股票期权及合理性解释 | 第39-41页 |
·股票期权的作用和类型 | 第41-43页 |
·实施股票期权的条件 | 第43-46页 |
第四章 建立和完善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 | 第46-66页 |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特点 | 第46-59页 |
·建立有效的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的进一步探索 | 第59-64页 |
·结论部分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