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室内环境设计研究--基于美学与生态的双重视野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16页 |
| 引言 | 第16-18页 |
| 1 住宅室内环境研究的背景及新的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 ·住宅室内环境研究的背景 | 第18-21页 |
| ·居住需求的变化 | 第18-19页 |
| ·环境问题的凸现 | 第19-20页 |
| ·住宅室内环境的价值取向 | 第20-21页 |
| ·住宅室内环境设计新的理论基础 | 第21-26页 |
| ·生态建筑理论及其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 ·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 | 第22-26页 |
| 2 中国居住文化与住宅室内环境 | 第26-40页 |
| ·中国传统居住文化 | 第26-29页 |
| ·“天人合一”——中国居住文化的根本 | 第26-27页 |
| ·居住文化中的“礼”和“乐” | 第27-28页 |
| ·居住文化的表现形式——“以象制器”和“守中” | 第28-29页 |
| ·血缘关系和宗法关系 | 第29页 |
| ·中国传统城市住宅的环境特征 | 第29-33页 |
| ·空间构成与审美 | 第29-31页 |
| ·平面布局 | 第31-32页 |
| ·装饰特点 | 第32-33页 |
| ·借鉴传统居住文化的住宅室内设计策略 | 第33-40页 |
| ·室内复合空间的构建 | 第34-35页 |
| ·室内空间的灵活性与可变性 | 第35页 |
| ·室内传统文化氛围的营造 | 第35-40页 |
| 3 基于美学视野的住宅室内环境 | 第40-62页 |
| ·住宅室内环境审美内涵的时代特性 | 第40-42页 |
| ·高情感、高品质的居住需求 | 第40页 |
| ·传统文化氛围的现代空间 | 第40-41页 |
| ·多元、个性的生活形态 | 第41-42页 |
| ·住宅室内环境的视觉效应 | 第42-56页 |
| ·光与影 | 第42-45页 |
| ·色彩与质地 | 第45-51页 |
| ·形态与空间 | 第51-56页 |
| ·住宅室内环境的空间意境 | 第56-59页 |
| ·山水意象构成的空间意境 | 第57页 |
| ·虚与实构成的意境结构 | 第57-58页 |
| ·文学手段的意境指引 | 第58-59页 |
| ·当前住宅室内环境的审美倾向 | 第59-62页 |
| ·经典 | 第59-60页 |
| ·简约 | 第60页 |
| ·自然 | 第60-61页 |
| ·高技 | 第61-62页 |
| 4 基于生态视野的住宅室内环境 | 第62-80页 |
| ·生态住宅室内环境特征与设计原则 | 第62-63页 |
| ·生态住宅室内环境特征 | 第62页 |
| ·生态住宅室内环境设计原则 | 第62-63页 |
| ·影响住宅室内环境的物理要素 | 第63-70页 |
| ·空气质量 | 第63-66页 |
| ·热舒适度 | 第66-67页 |
| ·光环境 | 第67-69页 |
| ·声环境 | 第69-70页 |
| ·影响住宅室内环境的心理要素 | 第70-75页 |
| ·安全性 | 第70-71页 |
| ·私密性 | 第71-73页 |
| ·拥挤度 | 第73-75页 |
| ·生态住宅室内环境中的技术措施 | 第75-80页 |
| ·节能设计 | 第76-77页 |
| ·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 第77-78页 |
| ·室内废弃物处理 | 第78-79页 |
| ·采用绿色装修材料 | 第79-80页 |
| 5 美学和生态双重视野的住宅室内环境艺术 | 第80-104页 |
| ·生态美学观 | 第80-81页 |
| ·生态美学的缘起 | 第80页 |
|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80-81页 |
| ·建筑与室内环境的生态美学特征 | 第81页 |
| ·美学和生态双重视野的住宅室内环境 | 第81-89页 |
| ·生态住宅室内环境的艺术性 | 第81-82页 |
| ·生态住宅室内环境中生态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 第82-83页 |
| ·生态室内环境中的艺术性设计手段 | 第83-89页 |
| ·工程实例分析 | 第89-104页 |
| ·北京的万国城Moma | 第89-97页 |
| ·深圳的万科·第五园 | 第97-104页 |
| 6 结论 | 第104-106页 |
| 致谢 | 第106-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