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海洋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凤眼莲根对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21页
 1. 赤潮的成因及其危害第10-11页
 2. 赤潮的防治第11-15页
   ·物理方法第12页
   ·生物方法第12-13页
     ·向赤潮水体中引入浮游动物控制赤潮藻的生长第13页
     ·利用抑藻菌及病毒抑制赤潮藻的生长第13页
     ·通过营养盐的吸收控制赤潮的发生第13页
   ·化学方法第13-15页
     ·直接灭杀法第14页
     ·凝聚剂沉淀法第14页
     ·天然矿物絮凝法第14-15页
 3. 化感物质及其在防治有害藻华中的应用第15-18页
 4.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20页
 5. 本研究的创新性第20-21页
第二章 凤眼莲根系粗提物对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第21-3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1-24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21页
   ·主要试剂第21页
   ·实验材料第21-22页
   ·藻的培养第22-23页
   ·抑藻实验第23-24页
     ·凤眼莲根粉末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第23页
     ·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第23-24页
     ·凤眼莲根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第2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4-28页
   ·凤眼莲根粉末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第24-25页
     ·凤眼莲根粉末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第24-25页
     ·凤眼莲根粉末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第25页
   ·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第25-27页
     ·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第25-26页
     ·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第26-27页
   ·凤眼莲根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的影响第27-28页
     ·凤眼莲根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第27-28页
     ·凤眼莲根系乙酸乙酯提取物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影响第28页
 3. 讨论第28-30页
第三章 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化感物质抑藻效果分析第30-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1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30页
   ·实验材料第30页
   ·主要试剂第30页
   ·藻的培养第30页
   ·抑藻实验第30-31页
   ·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的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第31页
   ·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第3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1-41页
   ·N-苯基-2-萘胺对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1-33页
     ·N-苯基-2-萘胺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1-33页
     ·N-苯基-2-萘胺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3页
   ·亚油酸对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3-35页
     ·亚油酸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3-34页
     ·亚油酸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4-35页
   ·亚油酸甘油酷对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5-37页
     ·亚油酸甘油酯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5-36页
     ·亚油酸甘油酯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6-37页
   ·壬酸和丙酰胺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第37-38页
   ·凤眼莲根系丙酮提取物的HPLC和GC-MS分析结果第38-41页
     ·GC-MS结果第38-39页
     ·HPLC结果第39-41页
 3. 讨论第41-44页
第四章 凤眼莲根系化感物质抑藻机理的初步研究第44-5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8页
   ·主要仪器设备第44页
   ·主要试剂第44页
   ·藻种第44-45页
   ·藻的培养第45页
   ·实验方法第45-48页
     ·N-苯基-2-萘胺浓度与藻密度的关系第45页
     ·抑藻机理实验第45页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45-46页
       ·标准曲线的绘制第45-46页
       ·藻细胞可溶性蛋白的提取和含量的测定第46页
     ·丙二醛(MDA)的测定第46-47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测定第47-4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8-50页
   ·N-苯基-2-萘胺浓度与藻密度关系的曲线第48-49页
   ·蛋白质标准曲线第49页
   ·藻细胞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变化第49-50页
 3. 讨论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60页
研究生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下一篇:从技术引进视角剖析近代广西机械厂发展之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