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介孔钛交联蒙脱土固体酸催化剂制备及其对NO选择还原催化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引言第9页
   ·NO_x治理途径第9-15页
     ·NO_x的催化分解第9-12页
     ·NO_x的催化还原第12-15页
   ·蒙脱土及交联蒙脱土的研究第15-19页
     ·蒙脱土的矿物学特征第15-17页
       ·蒙脱土的晶体结构及晶体化学第15-16页
       ·八面体片、四面体片及离子占位第16页
       ·层间域及层的堆垛第16-17页
       ·层电荷和有序度第17页
       ·蒙脱石的化学组成第17页
       ·交联蒙脱土的制备及研究进展第17-19页
       ·交联蒙脱土的制备第17-18页
       ·交联蒙脱土多孔材料的发展第18-19页
     ·催化剂及催化载体第19页
   ·论文选题思路和主要内容第19-21页
 参考文献第21-23页
第二章 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第23-43页
   ·实验部分第23-28页
     ·化学试剂与实验仪器第23-25页
     ·载体及催化剂的制备第25-26页
       ·交联蒙脱土的制备第25页
       ·交联蒙脱土的改性第25页
       ·Cu基SO_4~(2-)/Al-PILM催化剂的制备第25-26页
       ·Cu基SO_4~(2-)/Zr-PILM催化剂的制备第26页
       ·Cu基SO_4~(2-)/TI-PILM催化剂的制备第26页
     ·催化剂的活性性评价第26-28页
       ·催化剂的活性测定方法第26-27页
       ·实验装置第27页
       ·实验步骤第27-28页
   ·制备条件的研究第28-34页
     ·载体性质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28-29页
     ·交联剂种类的考察第29-30页
     ·交联剂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30-31页
     ·Ti/H_2O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31-32页
     ·交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32页
     ·焙烧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32-33页
     ·铜负载量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33-34页
   ·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表征第34-40页
     ·低角XRD分析第34-35页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第35-38页
     ·XPS分析第38-39页
     ·表面形貌(SEM)分析第39-40页
   ·本章小结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第三章 SO_4~(2-)改性铜基钛交联蒙脱土催化剂的研究第43-56页
   ·Cu基SO_4~(2-)/Ti-PILM催化剂的制备第43页
   ·酸改性及SO_4~(2-)用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SO_4~(2-)引入对催化剂物化性能的影响第44-54页
     ·热重分析(TG)分析第44-46页
     ·吡啶吸附红外光谱(Py-IR)分析第46-47页
     ·程序升温脱附法(TPD)分析第47-48页
     ·FT-IR分析第48-50页
     ·XPS分析第50-51页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第51-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6页
第四章 稀土元素Ce改性Cu/SO_4~(2-)/Ti-PILM的研究第56-74页
   ·Cu/SO_4~(2-)/Ti-PILM催化剂的制备及反应性能评价第56-63页
     ·Cu/SO_4~(2-)/Ti-PILM催化剂的制备第56-57页
     ·Ce改性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第57页
     ·Ce添加方式对Cu/SO_4~(2-)/Ti-PILM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57-58页
     ·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58-63页
       ·催化剂活化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第58-59页
       ·反应气中氧气浓度的影响第59-60页
       ·反应空速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60-61页
       ·反应气中丙烯浓度影响第61-62页
       ·反应气中水蒸汽的影响第62-63页
   ·Cu/Ce/SO_4~(2-)/Ti-PILM催化剂的物化性能表征第63-71页
     ·低角XRD分析第63-64页
     ·差热分析(DTA)分析第64-65页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第65-66页
     ·氨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分析第66-67页
     ·广角XRD测试分析第67-68页
     ·表面形貌(SEM)分析第68页
     ·程序升温还原(TPR)分析第68-70页
     ·XPS分析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结论第74-75页
附录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距离分辨雷达目标特征提取的参数化方法
下一篇:煮糖过程的建模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