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支挡作用的数值模拟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1.1 前言 | 第8-9页 |
1.2 抗滑桩的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 抗滑桩的发展 | 第9-10页 |
1.2.2 抗滑桩的设计计算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17页 |
第2章 抗滑桩的设计与计算 | 第17-31页 |
2.1 概述 | 第17-18页 |
2.2 刚性桩与弹性桩的区分 | 第18-19页 |
2.3 弹性桩内力计算 | 第19-25页 |
2.3.1 弹性桩桩轴挠曲微分方程 | 第19-20页 |
2.3.2 弹性桩计算的 K法 | 第20-22页 |
2.3.3 弹性桩计算的m法 | 第22-23页 |
2.3.4 地基系数为梯形变化时的处理 | 第23-25页 |
2.4 刚性桩的内力计算 | 第25-27页 |
2.5 抗滑桩滑动面以上受荷段内力和变位计算 | 第27-29页 |
2.6 桩侧应力复核 | 第29-31页 |
第3章 被动桩的土拱效应问题 | 第31-37页 |
3.1 概述 | 第31-32页 |
3.2 土拱效应的形成原理 | 第32-33页 |
3.3 合理的桩间距 | 第33-37页 |
第4章 抗滑桩的三维数值模拟试验研究 | 第37-76页 |
4.1 FLAC~3D程序简介 | 第37-43页 |
4.1.1 FLAC~3D计算原理 | 第38-40页 |
4.1.2 FLAC~3D的本构模型 | 第40-43页 |
4.2 抗滑桩三维模型建立 | 第43-44页 |
4.3 抗滑桩三维数值试验研究 | 第44-76页 |
4.3.1 土拱效应数值试验分析 | 第44-56页 |
4.3.2 滑体参数试验 | 第56-66页 |
4.3.3 桩间距试验 | 第66-74页 |
4.3.4 小结 | 第74-7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5.1 主要结论与成果 | 第76-77页 |
5.2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研究项目与发表的相关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