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9页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6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评述 | 第6-8页 |
1.3 本选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 第8-9页 |
第2章 敏捷供应链与基于敏捷供应链的协同质量链 | 第9-22页 |
2.1 虚拟企业与敏捷供应链 | 第9-12页 |
2.1.1 虚拟企业的内涵及特点 | 第9-10页 |
2.1.2 敏捷供应链 | 第10-11页 |
2.1.3 敏捷供应链的运作 | 第11-12页 |
2.2 质量管理与敏捷供应链 | 第12-16页 |
2.2.1 质量管理综述 | 第12-15页 |
2.2.2 传统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2.3 基于敏捷供应链的协同质量链 | 第16-22页 |
2.3.1 质量链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16-17页 |
2.3.2 质量链的结构形式 | 第17-19页 |
2.3.3 质量链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19-22页 |
第3章 敏捷供应链环境下的质量控制机制 | 第22-45页 |
3.1 敏捷供应链供应商质量管理 | 第22-25页 |
3.1.1 敏捷供应链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意义 | 第22页 |
3.1.2 敏捷供应链产品质量水平分析和预测 | 第22-23页 |
3.1.3 敏捷供应链合作伙伴质量保证能力评估与预测 | 第23-25页 |
3.2 敏捷供应链产品设计和开发质量管理 | 第25-30页 |
3.2.1 敏捷供应链产品设计和开发质量协调的意义 | 第25-26页 |
3.2.2 敏捷供应链产品设计和开发冲突分析 | 第26页 |
3.2.3 敏捷供应链产品设计和开发质量管理工具 | 第26-30页 |
3.3 敏捷供应链产品生产质量管理 | 第30-37页 |
3.3.1 敏捷供应链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内容 | 第30-32页 |
3.3.2 敏捷供应链生产过程质量保证模型 | 第32-33页 |
3.3.3 敏捷供应链生产过程质量保证模型要素 | 第33-37页 |
3.4 敏捷供应链产品销售和使用过程质量管理 | 第37-41页 |
3.4.1 质量链管理重点的转移和延伸 | 第37-38页 |
3.4.2 敏捷供应链产品销售和使用过程质量管理 | 第38-41页 |
3.5 敏捷供应链服务质量管理 | 第41-45页 |
3.5.1 敏捷供应链服务质量管理的意义 | 第41页 |
3.5.2 内部营销与服务质量链 | 第41-42页 |
3.5.3 服务提供过程质量管理 | 第42-45页 |
第4章 敏捷供应链质量信息系统 | 第45-51页 |
4.1 敏捷供应链质量信息的重要性 | 第45-46页 |
4.2 质量信息获取新理论 | 第46-49页 |
4.2.1 基于系统工程的质量信息获取理论 | 第46-47页 |
4.2.2 基于知识发现技术的质量信息获取理论 | 第47-48页 |
4.2.3 基于网络和跨平台技术的质量信息获取理论 | 第48页 |
4.2.4 基于质量信息编码方法的质量信息获取理论 | 第48-49页 |
4.3 质量信息获取新方法 | 第49-51页 |
第5章 敏捷供应链质量管理的支撑系统 | 第51-59页 |
5.1 质量文化在敏捷供应链管理中的融合作用 | 第51-52页 |
5.1.1 企业文化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 | 第51页 |
5.1.2 发挥质量文化在供应链管理中的融合作用 | 第51-52页 |
5.2 敏捷供应链质量监理机制 | 第52-59页 |
5.2.1 敏捷供应链质量监理的提出 | 第52-53页 |
5.2.2 敏捷供应链质量监理的建立 | 第53-55页 |
5.2.3 敏捷供应链质量监理的运作 | 第55-57页 |
5.2.4 推广敏捷供应链质量监理机制必须克服的观念障碍 | 第57-59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