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中国地区人为硫酸盐气溶胶直接及第一间接气候效应的模拟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4页
   ·研究意义第7-8页
   ·大气气溶胶第8-9页
   ·硫酸盐气溶胶第9-10页
   ·硫酸盐气溶胶的研究进展第10-13页
     ·硫酸盐气溶胶观测研究进展第10-12页
     ·硫酸盐气溶胶气候效应的模拟研究进展第12-13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模式介绍及模拟方案设计第14-24页
   ·RegCM的发展简介第14-15页
   ·模式中的物理过程方案第15-20页
     ·辐射方案第16页
     ·陆面模型第16页
     ·行星边界层(PBL)方案第16-17页
     ·对流降水方案第17-18页
     ·大尺度降雨方案第18页
     ·海洋通量参数化方案第18-19页
     ·湖泊模型第19页
     ·化学模块第19-20页
   ·模拟方案设置第20-23页
     ·气溶胶直接气候效应的计算方案第20页
     ·第一间接效应的引入第20-21页
     ·模拟参数设置和初始场第21-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三章 模式结果检验及硫酸盐的时空分布第24-37页
   ·区域气候模式主要性能检验第24-30页
     ·风压场的检验第24-26页
     ·气温和降水的检验第26-30页
   ·硫酸盐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第30-36页
     ·SO_2排放源清单第30-31页
     ·硫酸盐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第31-33页
     ·污染物模拟结果与观测的对比第33-36页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四章 硫酸气溶胶的直接气候效应第37-47页
   ·硫酸盐气溶胶的光学厚度第37-38页
   ·硫酸盐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第38-42页
   ·硫酸盐气溶胶直接气候效应第42-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硫酸盐气溶胶第一间接气候效应第47-57页
   ·硫酸盐气溶胶对云滴有效半径的影响第47-48页
   ·硫酸盐的第一间接辐射强迫第48-49页
   ·硫酸盐的第一间接气候效应第49-54页
     ·地表温度第50-51页
     ·降水第51-54页
   ·硫酸盐的直接气候效应与第一间接气候效应的对比第54-56页
     ·第一间接气候效应的统计第54-55页
     ·直接气候效应与第一间接气候效应的对比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六章 本文总结第57-59页
   ·主要结论第57-58页
   ·本文特色第58页
   ·问题和展望第58-59页
作者介绍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张家口、北京和廊坊大气污染联合观测研究
下一篇:黄山地区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及其对云微物理特征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