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概述 | 第1-19页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涵义和特点 | 第10-13页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分类 | 第13-17页 |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功能 | 第17-19页 |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的必要性 | 第19-27页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新变化呼唤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 | 第19-21页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新拓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 | 第21-22页 |
(三)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新特点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 | 第22-25页 |
(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新发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 | 第25-27页 |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的原则 | 第27-34页 |
(一) 实效性原则 | 第28-29页 |
(二) 针对性原则 | 第29页 |
(三) 目标、内容、形式相统一原则 | 第29-30页 |
(四) 真、善、美相统一原则 | 第30-31页 |
(五) 继承、借鉴、创新相统一原则 | 第31-34页 |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的路径 | 第34-47页 |
(一) 更新课堂育人形式 | 第34-38页 |
(二) 优化管理育人形式 | 第38-41页 |
(三) 丰富活动育人形式 | 第41-44页 |
(四) 拓展文化育人形式 | 第44-47页 |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创新的保障条件 | 第47-53页 |
(一) 理念保障条件 | 第47-49页 |
(二) 物质保障条件 | 第49-50页 |
(三) 制度保障条件 | 第50-51页 |
(四) 队伍保障条件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