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3页 |
| 1 引言 | 第8页 |
| 2 稀土配合物/聚合物荧光材料 | 第8-12页 |
| ·稀土配合物单体 | 第9-12页 |
| ·以带双键β-二酮的为链接配体 | 第9页 |
| ·以顺丁烯二酸为链接配体 | 第9-10页 |
| ·以丙烯酸为链接配体 | 第10页 |
| ·以乙稀基吡啶或乙稀基联吡啶为链接配体 | 第10-11页 |
| ·以丙烯基-β-二酮为链接配体 | 第11-12页 |
| ·以含双键长碳链的羧酸为链接配体 | 第12页 |
| 3 稀土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12-14页 |
| ·简单掺杂法 | 第13页 |
| ·聚合法 | 第13-14页 |
| ·反应加工法 | 第14页 |
| ·原位复合法 | 第14页 |
| 4 稀土配合物/聚合物的应用 | 第14-18页 |
| ·稀土配合物/聚合物农用光功能转换膜 | 第14-15页 |
| ·荧光装饰材料 | 第15页 |
| ·荧光防伪油墨 | 第15页 |
| ·道路标志牌荧光涂料 | 第15-16页 |
| ·荧光防伪纤维 | 第16-17页 |
| ·荧光防伪纤维的制造方法 | 第16-17页 |
| ·荧光防伪纤维的应用 | 第17页 |
| ·医学方面的应用 | 第17-18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8-23页 |
| 第二章 缩聚活性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质 | 第23-38页 |
| ·一种合成无水稀土配合物的新方法 | 第23-26页 |
| ·试剂 | 第26页 |
| ·仪器 | 第26-27页 |
| ·带氨基芳香羧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质 | 第27-35页 |
| ·配合物的合成 | 第27页 |
| ·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7-29页 |
| ·配合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29-31页 |
| ·配合物Tb(P-ABA)_2(acac)Phen的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1-32页 |
| ·配合物的一般性质、组成及摩尔电导 | 第32页 |
| ·配合物的热性质 | 第32-33页 |
| ·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第三章 Tb(p-ABA)_2(acac)phen-TDI-MDA共聚物合成及其性能 | 第38-52页 |
| ·试剂 | 第38页 |
| ·仪器 | 第38-39页 |
| ·共聚物的合成 | 第39页 |
| ·直接掺杂型稀土配合物/聚脲的制备 | 第39-40页 |
| ·粘度的测定 | 第40-41页 |
| ·共聚物的表征 | 第41-43页 |
| ·共聚物的比浓粘度 | 第41-42页 |
| ·共聚物的稀土元素分析 | 第42页 |
| ·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42-43页 |
| ·共聚物的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43页 |
| ·共聚物的性能 | 第43-50页 |
| ·共聚物的热性能 | 第43-44页 |
| ·共聚物的结晶性能 | 第44-45页 |
| ·共聚物的荧光性能 | 第45-48页 |
| ·共聚物的荧光稳定性能 | 第48-5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页 |
| ·聚合物耐酸性能 | 第48-49页 |
| ·聚合物耐碱性能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 第四章 聚酰胺共聚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荧光性质 | 第52-61页 |
| ·试剂 | 第52-53页 |
| ·仪器 | 第53页 |
| ·共聚物的合成 | 第53-54页 |
| ·已二酰氯的合成 | 第53页 |
| ·聚酰胺共聚物的合成 | 第53-54页 |
| ·共聚物的表征 | 第54-59页 |
| ·共聚物的比浓粘度 | 第54-57页 |
| ·反应温度对共聚物的比浓粘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 ·酸吸收剂用量对共聚物的比浓粘度的影响 | 第55页 |
| ·助溶盐浓度对共聚物的比浓粘度的影响 | 第55-56页 |
| ·不同稀土配合物含量对共聚物的比浓粘度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共聚物的稀土元素分析 | 第57页 |
| ·共聚物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57-58页 |
| ·共聚物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58-59页 |
| ·共聚物的荧光性质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