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仕女画的诗意表达与历史变迁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8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 第8页 |
第三节 论点的提出 | 第8-9页 |
第四节 论文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第二章 仕女画的诗意表达与历史变迁 | 第10-30页 |
第一节 关于仕女画及其诗意表达 | 第10-15页 |
一、关于仕女画 | 第10-14页 |
二、仕女画的诗意表达 | 第14-15页 |
第二节 历代仕女画形象特征的变迁 | 第15-21页 |
一、六朝仕女画的形象特征 | 第15-17页 |
二、唐、五代仕女画的形象特征 | 第17-19页 |
三、宋、元、明、清仕女画的形象特征 | 第19-21页 |
第三节 历代仕女画情境特征的变迁 | 第21-24页 |
一、六朝仕女画的情境特征 | 第21-22页 |
二、唐、五代仕女画的情境特征 | 第22-23页 |
三、宋、元、明、清仕女画的情境特征 | 第23-24页 |
第四节 历代仕女画表现形式的变迁 | 第24-30页 |
一、六朝仕女画的表现形式 | 第24-26页 |
二、唐、五代仕女画的表现形式 | 第26-27页 |
三、宋、元、明、清仕女画的表现形式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展现静谧心灵的现当代仕女画 | 第30-36页 |
第一节 现当代仕女画的风格特征 | 第30-32页 |
第二节 笔者创作中关于仕女画的实践 | 第32-36页 |
结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图片出处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