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部分 导论 | 第8-22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问题产生和政策设计 | 第10-11页 |
·理论准备 | 第11-16页 |
·理论框架的构建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简述 | 第13-15页 |
·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6-19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2页 |
第二部分 公共服务社(PSC)的实证研究 | 第22-31页 |
·公共服务社(PSC)的机制设定 | 第22-23页 |
·PSC的性质 | 第22页 |
·PSC的目标 | 第22页 |
·PSC的手段 | 第22-23页 |
·甘井子街道PSC情况表述 | 第23-31页 |
·甘井子街道PSC的组织结构及制度建设 | 第24-25页 |
·PSC成员构成特征分析 | 第25-27页 |
·甘井子街道 PSC的培训参与机制与个体绩效 | 第27-28页 |
·甘并子街道 PSC的项目实施、分配状况及收入豁免机制 | 第28-31页 |
第三部分 公共服务社(PSC)的评价及解析 | 第31-48页 |
·PSC——开放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 第31-36页 |
·PSC作为社会支持网络的现实效果 | 第31-32页 |
·PSC社会支持网络功能实现的机理分析 | 第32-36页 |
·公共服务社(PSC)——社区化社会保障的有效载体 | 第36-42页 |
·社会保障社区化的制度选择分析 | 第36-38页 |
·PSC等社区非营利组织作为社区化社会保障载体的分析 | 第38-42页 |
·公共服务社的运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政策行动 | 第42-48页 |
·PSC运行中可持续生计的实现 | 第42-44页 |
·PSC等非营利组织成为社会政策的行动主体 | 第44页 |
·PSC实践可持续的社会政策剖析 | 第44-48页 |
第四部分 公共服务社运行中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 第48-54页 |
·PSC发展中问题的凸显 | 第48-50页 |
·独立性及法人地位问题 | 第48页 |
·受政府部门条块分割而带来的问题 | 第48-49页 |
·社员社会保险衔接及收入保障问题 | 第49页 |
·社区内企业组织的资源输送问题 | 第49-50页 |
·受救助者的义务边界问题 | 第50页 |
·继续发展的思路 | 第50-54页 |
·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 第50-51页 |
·政府职责的承担 | 第51-52页 |
·社工的培养和导入 | 第52页 |
·社会合力网络的编织 | 第52-54页 |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 | 第54-58页 |
·研究结论 | 第54-56页 |
·社区公共服务社(PSC)的产出 | 第54页 |
·社区公共服务社(PSC)的传播和复制条件 | 第54-56页 |
·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后记 | 第61-62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62页 |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