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素渗透泵的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 前言 | 第13-17页 |
|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及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7-31页 |
| 一 材料与仪器 | 第17页 |
| 1 材料 | 第17页 |
| 2 仪器 | 第17页 |
| 二 方法与结果 | 第17-29页 |
| 1 体外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17-21页 |
|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17-19页 |
| ·释放度方法的建立 | 第19-21页 |
| 2 体内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21-27页 |
| ·血浆样品的 HPLC测定 | 第22页 |
| ·血浆样品分析方法的确证 | 第22-27页 |
| 3 药物溶解度的考察 | 第27-28页 |
| ·药物在不同饱和液中溶解度的考察 | 第27-28页 |
| ·药物在不同pH值下溶解度的考察 | 第28页 |
| 4 苦参素在不同介质中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 第28-29页 |
| 三 讨论与小结 | 第29-31页 |
| 1 讨论 | 第29-30页 |
| 2 小结 | 第30-31页 |
| 第二章 苦参素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 | 第31-43页 |
| 一 材料与仪器 | 第31页 |
| 1 材料 | 第31页 |
| 2 仪器 | 第31页 |
| 二 方法与结果 | 第31-41页 |
| 1 苦参素渗透泵控释片的制备 | 第31页 |
| 2 处方的选择 | 第31-40页 |
| ·处方筛选 | 第31-35页 |
| ·对处方工艺的系统考察 | 第35-40页 |
| 3 制剂的初步稳定性考察 | 第40-41页 |
| ·影响因素试验 | 第40-41页 |
| ·加速试验 | 第41页 |
| 三 讨论与小结 | 第41-43页 |
| 1 讨论 | 第42页 |
| 2 小结 | 第42-43页 |
| 第三章 渗透泵制剂包衣膜性质的考察 | 第43-53页 |
| 一 材料与仪器 | 第43页 |
| 1 材料 | 第43页 |
| 2 仪器 | 第43页 |
| 二 方法与结果 | 第43-50页 |
| 1 游离膜的制备 | 第43页 |
| 2 铺制游离膜水蒸汽透过性质的考察 | 第43-45页 |
| ·原理 | 第43-44页 |
| ·考察方法与结果 | 第44-45页 |
| 3 浸泡失重 | 第45-47页 |
| ·测定方法 | 第45页 |
| ·测定结果 | 第45-47页 |
| 4 显微镜观察 | 第47-49页 |
| ·测定方法 | 第47页 |
| ·对相关因素的考察 | 第47-49页 |
| 5 释放机理的探讨 | 第49-50页 |
| 三 讨论与小结 | 第50-53页 |
| 1 讨论 | 第50-52页 |
| 2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四章 苦参素控释片在家犬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53-65页 |
| 一 材料与仪器 | 第53页 |
| 1 材料 | 第53页 |
| 2 仪器 | 第53页 |
| 二 方法与结果 | 第53-63页 |
| 1 药物动力学研究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 ·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 | 第53页 |
| ·实验动物 | 第53页 |
| ·给药设计及血样采集 | 第53-54页 |
| ·血浆样品测定方法 | 第54页 |
| 2 血药浓度测定结果 | 第54-57页 |
| 3 药动学参数计算 | 第57-63页 |
| ·隔室模型拟和结果 | 第57页 |
| ·非隔室模型拟和统计结果 | 第57-59页 |
| ·相对生物利用度 | 第59页 |
| ·统计分析法评价生物等效性 | 第59-62页 |
| ·氧化苦参碱在体内的转化率 | 第62页 |
| ·体内外相关性 | 第62-63页 |
| 三 讨论与小结 | 第63-65页 |
| 1 讨论 | 第63-64页 |
| 2 小结 | 第64-65页 |
| 全文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发表文章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