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30页 |
·双组分系统 | 第16-20页 |
·双组分系统的结构 | 第16-18页 |
·双组分系统的作用机制 | 第18-20页 |
·双组分系统的功能 | 第20页 |
·细菌双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大肠杆菌双组分系统调控网络 | 第21-22页 |
·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双组分系统 | 第22-23页 |
·粘细菌中双组分系统的特点 | 第23页 |
·耐辐射微生物的特征 | 第23-27页 |
·电离辐射抗性 | 第24页 |
·紫外辐射抗性 | 第24-25页 |
·干旱抗性 | 第25页 |
·氧化抗性 | 第25页 |
·耐辐射异常球菌中双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25-27页 |
·立题依据 | 第27-29页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第二章 ΔdtrA 和ΔdtrB 突变株构建和表型分析 | 第30-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43页 |
·实验菌株 | 第30页 |
·生化试剂、培养基及主要溶液配制 | 第30-31页 |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1页 |
·DNA 的提取 | 第31-32页 |
·PCR 反应 | 第32-33页 |
·DNA 片段的纯化和回收 | 第33-35页 |
·酶切与连接 | 第35-36页 |
·RNA 的提取 | 第36-37页 |
·反转录 | 第37页 |
·荧光定量 PCR | 第37-39页 |
·操纵单元的验证 | 第39页 |
·转化 | 第39-40页 |
·30℃正常培养下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0页 |
·冷处理条件下菌株生长的测定 | 第40-41页 |
·热处理条件下菌株生长的测定 | 第41-42页 |
·UV 辐照下菌株的生长 | 第42页 |
·盐冲击下菌株的生长 | 第42页 |
·山梨醇冲击下菌株的生长 | 第42页 |
·干燥处理下菌株的生长 | 第42-43页 |
·电镜实验 | 第43页 |
·脂肪酸测定 | 第43页 |
·结果分析 | 第43-56页 |
·ΔirrE 突变株中基因的转录分析 | 第43-44页 |
·DtrA 和 DtrB 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序列比对 | 第45-46页 |
·DtrA 的跨膜结构域预测 | 第46页 |
·ΔdtrA 和ΔdtrB 突变株的构建 | 第46-49页 |
·ΔdtrA 和ΔdtrB 单突变的验证 | 第49页 |
·转录单元的验证 | 第49-50页 |
·DtrA/DtrB 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0页 |
·热胁迫条件下 DtrA/DtrB 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50-51页 |
·低温培养时野生型和突变株的生长 | 第51-52页 |
·dtrA 和 dtrB 基因突变后增强了 UV 辐射抗性 | 第52-53页 |
·其它逆境处理下的表型 | 第53页 |
·电镜结果 | 第53-54页 |
·脂肪酸含量变化 | 第54-56页 |
·讨论 | 第56-58页 |
·DtrAB 蛋白的结构分析 | 第56-57页 |
·高温对细胞膜和胞内脂肪酸的影响 | 第57页 |
·DtrAB 蛋白对 UV 辐照的影响 | 第57-58页 |
第三章 DtrAB 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8-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1页 |
·实验菌株 | 第58页 |
·生化试剂、试剂盒及耗材 | 第58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58页 |
·主要仪器 | 第58页 |
·RNA 的提取 | 第58页 |
·反转录 | 第58页 |
·荧光定量 PCR | 第58-61页 |
·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野生型 R1 中 dtrA 和 dtrB 基因在不同温度的表达量 | 第61-62页 |
·热激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 第62-63页 |
·UV 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 第63-64页 |
·参与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 第64页 |
·其它胁迫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 | 第64-65页 |
·讨论 | 第65-67页 |
·热激反应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65页 |
·UV 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65页 |
·参与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65-66页 |
·其它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66-67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作者简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