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 第1页 |
1 多哈回合的发起 | 第8-10页 |
1.1 多哈回合的发起 | 第8-9页 |
1.2 多哈回合的主要谈判领域 | 第9-10页 |
2 多哈回合的主要谈判进程 | 第10-18页 |
2.1 农业谈判进程 | 第10-15页 |
2.1.1 主要成员国立场 | 第11-14页 |
2.1.2 农业谈判的进程 | 第14-15页 |
2.2 非农产品市场准入谈判进程 | 第15-16页 |
2.3 服务贸易谈判进程 | 第16-17页 |
2.4 知识产权谈判进程 | 第17-18页 |
3 坎昆会议 | 第18-22页 |
3.1 会议进程 | 第18-20页 |
3.2 坎昆会议失败的原因 | 第20-22页 |
3.2.1 农业问题 | 第20-21页 |
3.2.2 新加坡议题 | 第21-22页 |
4 多哈框架协议的达成及最新进展 | 第22-34页 |
4.1 坎昆会议之后的进展 | 第22-28页 |
4.1.1 世贸组织所作的努力 | 第23-25页 |
4.1.2 世贸组织各成员国所作的努力 | 第25-28页 |
4.2 多哈回合框架协议的达成 | 第28-31页 |
4.2.1 农业模式的框架协议 | 第28-29页 |
4.2.2 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模式的框架协议 | 第29-30页 |
4.2.3 发展议题协议 | 第30页 |
4.2.4 服务贸易自由化协议 | 第30页 |
4.2.5 贸易便利化问题协议 | 第30-31页 |
4.3 多哈回合的最新进展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31-34页 |
4.3.1 多哈回合的最新进展 | 第31-32页 |
4.3.2 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32-34页 |
4.3.2.1 农业方面的问题 | 第32-33页 |
4.3.2.2 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的问题 | 第33页 |
4.3.2.3 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的问题 | 第33-34页 |
5 中国和多哈发展议程 | 第34-45页 |
5.1 中国在多哈回合中的基本立场 | 第34-36页 |
5.2 多哈回合框架协议的达成对我国的意义 | 第36页 |
5.3 中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 第36-43页 |
5.3.1 合理利用 WTO所允许的保护措施,促进产业发展 | 第37-38页 |
5.3.1.1 农业方面的保护措施 | 第37-38页 |
5.3.1.2 合理利用 WTO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权利 | 第38页 |
5.3.2 警惕世界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 | 第38-40页 |
5.3.2.1 加强预警机制和市场保护机制的建立 | 第39页 |
5.3.2.2 熟悉 WTO规则,有效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39-40页 |
5.3.3 加强区域合作 | 第40-41页 |
5.3.4 加快人才培养,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 第41-42页 |
5.3.5 联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加谈判筹码 | 第42页 |
5.3.6 以积极务实的态度进行新一轮谈判 | 第42-43页 |
5.4 烟台政策调整 | 第43-45页 |
5.4.1 农业政策调整 | 第43页 |
5.4.2 制造业政策调整 | 第43-44页 |
5.4.3 外贸政策调整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附录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