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与隐蔽油气藏勘探
前言 | 第1-17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3页 |
第一节 地层层序特征 | 第17-20页 |
第二节 构造演化特点及基本构造格局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沉积体系及相带展布特征 | 第23-56页 |
第一节 沉积体系及相带展布研究工作流程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沉积体系特征 | 第24-43页 |
第三节 沉积相带展布特征 | 第43-53页 |
第四节 沉积充填样式 | 第53-56页 |
第三章 沉积特征与隐蔽油气藏的形成 | 第56-87页 |
第一节 湖盆发育与隐蔽油气藏形成的资源基础 | 第56-58页 |
第二节 沉积体系与隐蔽油气藏形成的储集体类型 | 第58-66页 |
第三节 深层储集体的隐蔽油气藏勘探潜力 | 第66-70页 |
第四节 隐蔽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带及控制因素 | 第70-87页 |
第四章 隐蔽油气藏分布特征及成藏模式 | 第87-117页 |
第一节 隐蔽油气藏的类型 | 第87-94页 |
第二节 隐蔽油气藏的分布特征 | 第94-97页 |
第三节 隐蔽油气藏成藏模式 | 第97-108页 |
第四节 隐蔽油气藏聚集规律 | 第108-117页 |
第五章 隐蔽圈闭识别技术及方法 | 第117-134页 |
第一节 隐蔽圈闭识别的技术难点 | 第117-118页 |
第二节 隐蔽圈闭识别的关键技术及流程 | 第118-127页 |
第三节 不同类型储集体的隐蔽圈闭识别方法 | 第127-134页 |
第六章 隐蔽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优选及目标评价 | 第134-150页 |
第一节 隐蔽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优选原则及分类标准 | 第134-135页 |
第二节 Ⅰ类区带有利勘探方向及目标优选 | 第135-145页 |
第三节 Ⅱ类区带有利勘探方向及目标优选 | 第145-150页 |
结论与认识 | 第150-1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52-160页 |
攻博期间参加科研项目与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第160-161页 |
致谢 | 第161-162页 |
图版 | 第162-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