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勘测水工设计论文--地基基础及其加固论文--岩石地基和半岩石地基及其加固论文

江坪河电站坝址红色夹泥、卸荷拉裂岩体成因及对工程影响研究

1 前言第1-14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8-9页
     ·工程概况第8页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8-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2页
     ·关于岩溶问题的研究现状第9-10页
     ·关于泥质物夹层研究现状第10页
     ·关于地下洞室稳定性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2-14页
     ·研究内容第12页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2-14页
2 区域及坝址地质概况第14-20页
   ·区域地质概况第14-16页
     ·大地构造部位及区域构造格架第14-15页
     ·区域现今构造活动特征第15-16页
   ·坝址库区地质概况第16-20页
     ·库区地质概况第16页
     ·坝址地质概况第16-20页
3 坝址红色夹泥成因分析第20-54页
   ·构造形成红色夹泥可能性分析第20-25页
     ·构造形成夹泥的典型特征和江坪河坝址红色夹泥特征的对比分析第20-25页
     ·红色夹泥的形成时代与区内断裂最新活动时期不对应性第25页
   ·正常的风化、卸荷形成红色夹泥的可能性分析第25-27页
   ·斜坡变形破坏形成红色夹泥的可能性分析第27-29页
   ·岩溶和溶洞坍塌形成红色夹泥的可能性分析第29-44页
     ·坝址岩石溶蚀性的室内试验研究第29-34页
     ·坝址岩溶溶洞发育及分布状况第34-35页
     ·坝址岩溶溶洞坍塌的岩溶塌陷调查、分析第35-37页
     ·因溶洞围岩变形拉开、坍塌而充填红色夹泥的调查、分析第37-43页
     ·灰岩溶蚀在溶蚀空间充填的红色夹泥第43-44页
     ·羊角头料场红泥与坝址区红泥的比较第44页
   ·坝址岩溶坍塌及红色夹泥成因的综合分析第44-51页
     ·坝址岩溶溶洞围岩坍塌的综合分析第44-45页
     ·江坪河右岸PD14平洞揭示的溶洞顶板围岩坍塌的二维数值分析第45-51页
   ·坝址红色夹泥成因的综合分析第51-54页
4 深部卸荷拉裂岩体成因分析第54-58页
   ·沿断层、软弱夹层发生的早期卸荷第54页
   ·由于岩溶引起邻近围岩发生松弛拉裂第54页
   ·岩溶坍塌引起上部岩体变形破坏而形成的深层松弛拉裂第54-56页
     ·溶洞顶板中厚层灰岩拉裂松弛及特征第56页
     ·溶洞顶板薄层灰岩坍塌引起上覆岩体较大范围的松弛拉裂第56页
   ·小结第56-58页
5 右坝肩卸荷拉裂夹泥岩体空间分布特征及坝址区构造应力场反演第58-64页
   ·右坝肩卸荷拉裂夹泥岩体空间分布特征第58-60页
     ·钻孔和平洞中揭露的卸荷拉裂夹泥岩体情况第58页
     ·右坝肩卸荷拉裂夹泥岩体平面上的分布特征第58-59页
     ·右坝肩卸荷拉裂夹泥岩体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第59页
     ·右坝肩卸荷拉裂夹泥岩体在坝轴线剖面上的展布状况第59-60页
   ·坝址区构造应力场反演第60-64页
     ·计算模型第60-61页
     ·边界条件第61页
     ·计算结果第61-64页
6 右坝肩卸荷拉裂夹泥岩体对工程影响研究第64-80页
   ·右坝肩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3D—σ分析第64-76页
     ·计算软件简介第64页
     ·计算范围、边界条件和参数取值第64-65页
     ·应力场结果分析第65-73页
     ·破坏区分析第73-76页
   ·右坝肩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3D—FLAC分析第76-80页
     ·FLAC基本原理介绍及计算软件简介第76页
     ·计算范围、边界条件和参数取值第76页
     ·塑性破坏区分析第76-77页
     ·位移场分析第77-80页
7 结论第80-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隐私权论
下一篇:三点相关函数的模拟和理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