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宗教观简论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引言 | 第7-11页 |
| 一、恩格斯宗教观的演进轨迹 | 第11-19页 |
| (一) 中学时代的宗教信仰 | 第11页 |
| (二) 启蒙思想的无神论 | 第11-14页 |
| 1.启蒙和启蒙运动的基本精神 | 第11-12页 |
| 2.自然神论和战斗的、彻底的无神论 | 第12页 |
| 3.恩格斯启蒙思想无神论的表现 | 第12-13页 |
| 4.施莱尔马赫对恩格斯的影响 | 第13-14页 |
| (三) 青年黑格尔派时期的宗教观 | 第14-16页 |
| 1.大卫·施特劳斯的《耶稣传》 | 第14-15页 |
| 2.布鲁诺·鲍威尔对恩格斯的影响 | 第15页 |
| 3.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对恩格斯的影响 | 第15-16页 |
| 4.恩格斯对摩西·赫斯经济异化理论的批判、吸收 | 第16页 |
| (四) 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时期 | 第16-18页 |
| 1.对宗教的社会经济批判 | 第16-17页 |
| 2.历史唯物主义无神论 | 第17-18页 |
| (五) 1848年后恩格斯的宗教观 | 第18-19页 |
| ·年后恩格斯的宗教观 | 第18页 |
| ·年后恩格斯宗教观变化的原因 | 第18-19页 |
| 二、恩格斯宗教观的基本命题 | 第19-31页 |
| Ⅰ、恩格斯总论宗教 | 第19-26页 |
| (一) 宗教起源论 | 第19-23页 |
| 1.恩格斯对宗教起源的论述 | 第19-21页 |
| 2.宗教与有神论的关系 | 第21-22页 |
| 3.宗教产生的根源 | 第22-23页 |
| (二) 宗教本质论 | 第23-24页 |
| 1.恩格斯对宗教本质的论述 | 第23页 |
| 2.关于宗教本质的争论 | 第23-24页 |
| (三) 宗教功能论 | 第24-26页 |
| (四) 宗教消亡论 | 第26页 |
| 1.宗教消亡的前提条件 | 第26页 |
| 2.宗教消亡的具体年代 | 第26页 |
| Ⅱ、恩格斯分论宗教 | 第26-31页 |
| (五)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 第26-28页 |
| 1.恩格斯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基本态度 | 第26-27页 |
| 2.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 第27-28页 |
| (六) 宗教的分类问题 | 第28-30页 |
| 恩格斯关于宗教分类的思想 | 第28-30页 |
| (七) 恩格斯与《圣经》研究 | 第30-31页 |
| 1.恩格斯关于《圣经》研究的著作及论述 | 第30-31页 |
| 2.恩格斯与历史学派 | 第31页 |
| 三、恩格斯宗教观的启示 | 第31-37页 |
| (一) 宗教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 | 第31-32页 |
| (二) 信仰主义与“方法论上的无神论” | 第32-34页 |
| (三) 如何应对世俗化与多元化浪潮 | 第34-35页 |
| (四) 宗教在当代中国应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第35-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结束语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