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0页 |
一、 农村宗族势力的历史考察及其发展现状 | 第10-22页 |
(一) 关于“宗族”的界定 | 第10-11页 |
(二) 农村宗族势力兴衰的历史考察 | 第11-15页 |
(三) 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具体表现 | 第15-20页 |
(四) 农村宗族势力抬头呈现的特点 | 第20-22页 |
二、 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原因分析 | 第22-34页 |
(一) 聚族而居的居住模式为农村宗族势力的抬头提供了自然基础 | 第22-24页 |
(二) 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引发社会互助是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内在动因 | 第24-26页 |
(三) 农村组织调控能力的弱化为宗族势力抬头开辟了空间 | 第26-28页 |
(四) 农村法制建设的不健全是宗族势力抬头的重要因素 | 第28-29页 |
(五) 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为农村宗族势力的抬头提供了心理基础 | 第29-31页 |
(六) 群体归属需求的引发是促使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心理动因 | 第31-33页 |
(七) 宗族文化的兴起为农村宗族势力抬头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 | 第33-34页 |
三、 农村宗族势力抬头的消极影响及其危害 | 第34-43页 |
(一) 妨碍村民自治的顺利实行 | 第36-38页 |
(二) 破坏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 | 第38-39页 |
(三) 影响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 第39-40页 |
(四) 干扰农村的法制建设 | 第40-41页 |
(五) 制约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 第41-43页 |
四、 治理农村宗族势力的对策 | 第43-55页 |
(一) 努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 | 第43-45页 |
(二) 健全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 | 第45-47页 |
(三) 全面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 第47-48页 |
(四) 加强农村法制化建设 | 第48-50页 |
(五) 加快农村人口的社会流动 | 第50-52页 |
(六) 改善和加强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 | 第52-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