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页 |
| ·课题来源 | 第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 ·意义 | 第9-10页 |
| ·目的 | 第10页 |
| ·本课题的现有基础及可行性 | 第10-11页 |
| ·现有基础 | 第10页 |
| ·可行性 | 第10-11页 |
| ·连续切片技术简介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第二章 连续切片二维图像的计算机三维重构建模 | 第14-18页 |
| ·三维重建过程 | 第14-15页 |
| ·三维重构技术分类 | 第15-16页 |
| ·三维重构建模 | 第16-18页 |
| 第三章 建立相邻截面轮廓线之间的点的匹配关系 | 第18-23页 |
| ·实现点的匹配思路 | 第18页 |
| ·确定点的对应关系 | 第18-22页 |
| ·距离最小原则 | 第18-19页 |
| ·图形拓扑相似性原则 | 第19-20页 |
| ·均匀分配原则 | 第20-22页 |
| ·构造三维物体表面 | 第22-23页 |
| 第四章 设计绘制立体图形的数据结构 | 第23-29页 |
| ·辅助数据结构设计 | 第23-24页 |
| ·点的数据结构 | 第23页 |
| ·边的数据结构 | 第23-24页 |
| ·相邻截面间面的数据结构确定 | 第24页 |
| ·总的存储数据结构设计 | 第24-29页 |
| ·数据量较少的存储结构及存取方式 | 第25-26页 |
| ·数据量较大时的数据存储结构及存取方式 | 第26-29页 |
| 第五章 程序设计 | 第29-41页 |
| ·输入数据部分程序设计 | 第29-31页 |
| ·数据处理部分程序设计 | 第31-34页 |
| ·绘制立体图形部分程序设计 | 第34-41页 |
| ·绘制立体图形的坐标转换 | 第35-36页 |
| ·立体图形的消隐 | 第36-39页 |
| ·立体图形的绘制程序设计 | 第39-41页 |
| 第六章 实验验证 | 第41-47页 |
| ·取得材料微观组织结构连续切片图像的设备、仪器及步骤简介 | 第41-42页 |
| ·取得连续切片图形的设备及仪器 | 第41页 |
| ·取得连续切片图形的主要步骤 | 第41-42页 |
| ·磨去材料厚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它因素 | 第42页 |
| ·实验验证方案 | 第42-44页 |
| ·验证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对未来工作的展望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发表的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