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绪论 | 第11-39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Bcl-2家族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2-13页 |
| ·Bcl-2家族蛋白的结构和构像特点 | 第13-15页 |
| ·Bcl-2类蛋白抑制剂 | 第15-29页 |
| ·反义核苷酸类抑制剂 | 第15-17页 |
| ·多肽类抑制剂 | 第17-19页 |
| ·小分子Bcl-2类蛋白抑制剂 | 第19-29页 |
| ·药物分子设计的方法 | 第29-37页 |
| ·组合化学 | 第29-30页 |
| ·高通量筛选 | 第30-31页 |
| ·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 | 第31-32页 |
| ·基于配体结构和构效关系分析的药物分子设计 | 第32-35页 |
| ·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 | 第35-37页 |
| ·本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 第37-39页 |
| 2 基于结构和构效关系的Mcl-1/Bcl-2蛋白双抑制剂的研究 | 第39-72页 |
| ·分子设计及合成路线的选择 | 第39-43页 |
| ·分子设计 | 第39-40页 |
| ·合成路线 | 第40-43页 |
| ·实验部分 | 第43-57页 |
| ·原料与仪器 | 第43-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 ·主要中间体的合成 | 第46-47页 |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47-5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7-71页 |
| ·S1与Mcl-1/Bcl-2蛋白的结合模式的分析预测 | 第57-61页 |
| ·探测p2口袋对双抑制功能的重要作用 | 第61-69页 |
| ·S1的羰基对双抑制功能的重要作用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3 计算机辅助基于片段的Mcl-1/Bcl-2靶向双抑制剂研究 | 第72-102页 |
| ·分子设计及合成路线的选择 | 第72-76页 |
| ·分子设计 | 第72-73页 |
| ·目标化合物合成路线 | 第73-76页 |
| ·实验部分 | 第76-86页 |
| ·原料与仪器 | 第76页 |
| ·实验方法 | 第76页 |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 第76-8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6-101页 |
| ·S1的拆分和起点(hit)的确定 | 第86-88页 |
| ·以片段Ⅰ为起点进行优化的研究 | 第88-92页 |
| ·以片段Ⅲ为起点进行优化研究 | 第92-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 4 S1纳米制剂的药理、药效学研究 | 第102-119页 |
| ·引言 | 第102-103页 |
| ·实验部分 | 第103-108页 |
| ·原料与仪器 | 第103页 |
| ·实验动物 | 第103-104页 |
| ·实验方法 | 第104-10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8页 |
| ·主体分子的选择 | 第108-109页 |
| ·包合物的表征 | 第109-114页 |
| ·包合物进入活细胞并定位于溶酶体 | 第114-115页 |
| ·S1-γ-CD具有增强的解离细胞内Bcl-2/Bax的功能 | 第115-116页 |
| ·S1-γ-CD具有增强的细胞毒性 | 第116页 |
| ·S1-γ-CD具有体内抗肿瘤活性 | 第116-1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 结论 | 第119-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33页 |
| 作者简介 | 第13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33-136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136-137页 |
| 致谢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