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目 录 | 第7-9页 |
引 言 | 第9-11页 |
一、 现行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1-14页 |
(一) 评价的功能失调 | 第11页 |
(二) 评价重心偏离 | 第11-12页 |
(三) 评价技术手段单一 | 第12页 |
(四) 评价的实施上,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 | 第12页 |
(五) 评价标准机械单一 | 第12页 |
(六) 评价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 第12页 |
(七) 评价对象处于被动地位 | 第12-13页 |
(八) 在评价内容上,缺乏生物学科特点 | 第13-14页 |
二、 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 | 第14-19页 |
(一) 在评价的功能上,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 | 第15-16页 |
(二) 在评价的对象上,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 | 第16页 |
(三) 在评价的重心上,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创设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 第16-17页 |
(四) 在评价的主体上,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评价对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参与发展 | 第17页 |
(五) 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 | 第17-18页 |
(六) 在评价者与被评价对象的关系上,强调平等、理解、互动 | 第18-19页 |
三、 体现发展性的课堂教学特征 | 第19-23页 |
(一) 以学生素质提高和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 第19页 |
(二) 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 | 第19-20页 |
(三) 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 第20-23页 |
四、体现科学本质的课堂教学特征 | 第23-27页 |
(一)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 | 第23-24页 |
(二) 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 | 第24-25页 |
(三) 渗透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思想 | 第25页 |
(四) 重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 第25-26页 |
(五) 高度重视实验 | 第26-27页 |
五、 确定生物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原则 | 第27-31页 |
(一) 导向性原则 | 第27-28页 |
(二) 有效性原则 | 第28-29页 |
(三) 开放性原则 | 第29-31页 |
六、 生物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 第31-39页 |
(一)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 | 第31-32页 |
(二) 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 | 第32-34页 |
(三)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 | 第34-39页 |
七、 生物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实施和应用 | 第39-40页 |
结 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后 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