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油船液货舱气相系统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引言 | 第9-12页 |
| 1 课题产生的背景 | 第9页 |
| 2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3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页 |
| 4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5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1-12页 |
| 第1章 物理模型 | 第12-21页 |
| ·现代油船 | 第12-13页 |
| ·现代油船定义 | 第12页 |
| ·现代原油油船 | 第12-13页 |
| ·母型船 | 第13-14页 |
| ·液货系统 | 第14-15页 |
| ·液货系统气体管系 | 第14-15页 |
| ·母型船液货舱气相区 | 第15页 |
| ·研究对象的物理模型 | 第15-18页 |
| ·研究对象确定 | 第16页 |
| ·物理建模 | 第16-18页 |
| ·系统划分 | 第18页 |
| ·工质分析 | 第18-21页 |
| ·烃气物性参数和热力学参数 | 第18-20页 |
| ·惰气物性参数和热力学参数 | 第20-21页 |
| 第2章 液货舱内原油蒸发过程仿真 | 第21-28页 |
| ·物理过程描述 | 第21-22页 |
| ·分子扩散 | 第21页 |
| ·热扩散 | 第21-22页 |
| ·强迫对流 | 第22页 |
| ·质量传递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 ·理论依据 | 第22页 |
| ·基于质量守衡的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 ·传质影响因素分析 | 第23-26页 |
| ·原油饱和浓度(蒸汽压) | 第23-26页 |
| ·物质传递系数 | 第26页 |
| ·仿真计算实例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3章 气体管网系统动力学仿真 | 第28-45页 |
| ·物理模型 | 第28-29页 |
| ·液货舱气体管网系统定义 | 第28-29页 |
| ·液货舱与气体管网系统物质能量传递途径 | 第29页 |
| ·液货舱气体管网系统组成 | 第29页 |
| ·气体管网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29-38页 |
| ·气体管网系统工质假设 | 第29-30页 |
| ·管元模型 | 第30-35页 |
| ·非管元模型 | 第35-36页 |
| ·风机模型 | 第36-38页 |
| ·惰性气体系统与透气系统仿真计算 | 第38-43页 |
| ·单元方程 | 第38页 |
| ·总体方程和总体矩阵方程式 | 第38-41页 |
| ·管网特征矩阵的计算流程图 | 第41页 |
| ·系统拓扑 | 第41-42页 |
| ·仿真计算 | 第42-43页 |
| ·稳态仿真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液货舱气相状态动态仿真 | 第45-62页 |
| ·研究方法介绍 | 第45-47页 |
| ·名词解释 | 第45-46页 |
| ·工程问题热力学化 | 第46-47页 |
| ·物理模型 | 第47页 |
| ·研究对象描述 | 第47页 |
| ·研究对象与环境的“三传”途径 | 第47页 |
| ·液货舱气相区热力学模型 | 第47-52页 |
| ·液货舱气相区热力学环境描述 | 第47-48页 |
| ·物理模型 | 第48页 |
| ·热量传递模型 | 第48-52页 |
| ·液货舱气相区热力学总体数学模型 | 第52-55页 |
| ·基本假设 | 第52页 |
|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热力性质 | 第52-53页 |
| ·多组分变质量控制容积质量守恒方程 | 第53页 |
| ·多组分变质量控制容积能量守恒方程 | 第53-55页 |
| ·仿真模型 | 第55-57页 |
| ·仿真算法 | 第55-56页 |
| ·计算步长 | 第56-57页 |
| ·动态仿真举例 | 第57-61页 |
| ·液货作业描述 | 第57-58页 |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58-59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5章 液货舱(气相)系统动态仿真软件 | 第62-69页 |
| ·系统动态仿真概论 | 第62-63页 |
| ·系统 | 第62页 |
| ·系统仿真 | 第62-63页 |
| ·液货系统(气相)系统动态仿真系统 | 第63-68页 |
| ·结构原理 | 第63-65页 |
| ·仿真系统程序框图 | 第65-66页 |
| ·仿真系统主界面 | 第66-67页 |
| ·仿真系统功能实现 | 第67-68页 |
| ·仿真系统的特点 | 第68页 |
| ·仿真软件 | 第68-69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附录 常见局部阻力系数表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