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复隔板絮凝池流场数值模拟及混凝效果分析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 ·引言 | 第8页 |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8-13页 |
| ·混凝过程及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混凝反应设备的设计 | 第11-12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4页 |
| 第2章 混凝过程基本理论 | 第14-26页 |
| ·混凝过程的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 ·胶体的稳定性和胶体结构 | 第14-16页 |
| ·胶体的脱稳和水的混凝机理 | 第16-19页 |
| ·凝聚和絮凝 | 第19页 |
| ·混凝剂、助凝剂及其作用机理 | 第19-22页 |
| ·混凝剂 | 第19-21页 |
| ·助凝剂 | 第21-22页 |
| ·废水与混凝剂的凝聚和絮凝反应 | 第22-24页 |
| ·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 | 第22-23页 |
| ·凝聚混合设备 | 第23页 |
| ·絮凝反应设备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6页 |
| 第3章 往复隔板絮凝池内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26-45页 |
| ·絮凝动力学机理 | 第26-35页 |
| ·对传统絮凝理论的讨论 | 第26-29页 |
| ·絮凝的动力致因 | 第29-33页 |
| ·矾花的合理有效碰撞 | 第33-35页 |
| ·往复隔板絮凝池模型系统简介 | 第35-36页 |
| ·往复隔板絮凝池内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36-39页 |
| ·工程数值模拟软件-ANSYS简介 | 第36页 |
| ·往复隔板絮凝池内流场的数值模拟 | 第36-39页 |
| ·往复隔板絮凝池内流场的分析 | 第39-40页 |
| ·对往复隔板絮凝池设计参数面积比A的讨论 | 第40-43页 |
| ·小结 | 第43-45页 |
| 第4章 往复隔板絮凝池内流场显示 | 第45-51页 |
| ·流动显示技术 | 第45-49页 |
| ·常规的流动显示技术 | 第46-47页 |
| ·新一代流动显示技术 | 第47-49页 |
| ·往复隔板絮凝池内流场的显示 | 第49-50页 |
| ·流场显示图片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 | 第50页 |
| ·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往复隔板絮凝池的混凝效果 | 第51-63页 |
| ·往复隔板絮凝池的处理效果实验 | 第51-59页 |
| ·实验流程、主要操作步骤及装置 | 第51-52页 |
| ·浊度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2-53页 |
| ·确定最佳混凝剂实验 | 第53-55页 |
| ·往复隔板絮凝池混凝实验 | 第55-56页 |
| ·混凝剂最佳投量的理论分析 | 第56-58页 |
| ·往复隔板絮凝池的混凝效果 | 第58-59页 |
| ·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59-61页 |
| ·悬浮物的浓度 | 第59-60页 |
| ·水温 | 第60页 |
| ·PH值 | 第60页 |
| ·混凝剂 | 第60-61页 |
| ·混凝反应设备的工作特性 | 第61页 |
| ·小结 | 第61-6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3-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