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8页 |
·研究意义 | 第6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6-8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内容 | 第8-9页 |
·概况 | 第8-9页 |
·农田防护林现状 | 第8页 |
·试验地自然状况 | 第8-9页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3 两种造林方式小美旱杨防护林的防风效益 | 第9-13页 |
·试验林带选择、试验方法及仪器 | 第9页 |
·两种造林方式防护林带的防风效益 | 第9-13页 |
·两种造林方式林带背风面不同防护距离的防风作用 | 第9-12页 |
·两种造林方式林带背风面相同树高倍数处防风作用比较 | 第12-13页 |
4 两种造林方式小美旱杨防护林的小气候效益 | 第13-29页 |
·试验内容、方法及仪器 | 第13页 |
·移植苗造林林带小气候分析 | 第13-22页 |
·移植苗造林林带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 第13-14页 |
·移植苗造林林带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第14页 |
·移植苗造林林带对浅层土壤温度的影响 | 第14-15页 |
·不同防护距离上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浅层土壤温度的显著性检验 | 第15-17页 |
·移植苗造林林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 第17-18页 |
·移植苗造林林带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 第18-22页 |
·萌蘖苗造林林带小气候分析 | 第22-28页 |
·萌蘖苗造林林带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 第22页 |
·萌蘖苗造林林带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 第22-23页 |
·萌蘖苗造林林带对浅层土壤温度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不同防护距离上空气温度、空气湿度、浅层土壤温度的显著性检验 | 第24-25页 |
·萌蘖苗造林林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 第25页 |
·萌蘖苗造林林带对土壤蒸发的影响 | 第25-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5 不同造林方式小美旱杨农田防护林树高、胸径生长量的研究 | 第29-33页 |
·研究内容、方法及仪器 | 第29页 |
·不同造林方式林带树高、胸径的研究 | 第29-30页 |
·不同造林方式的小美旱杨防护林材积生长量的研究 | 第30-33页 |
6 不同造林方式小美旱杨林带生态效益的研究 | 第33-37页 |
·研究方法及指标的选取 | 第33-34页 |
·研究指标的确定 | 第34-36页 |
·研究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6页 |
·理想林带构建 | 第36-37页 |
·评价结果 | 第37页 |
7 结论 | 第37页 |
8 建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