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1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0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章 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 | 第11-16页 |
·中职学校 | 第11页 |
·质量及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 | 第11-12页 |
·质量的概念 | 第11页 |
·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 | 第11-12页 |
·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概念、内容及特点 | 第12-16页 |
·中职学校质量管理 | 第12页 |
·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内容 | 第12-14页 |
·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特点 | 第14-16页 |
第三章 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现状及ISO9000 的引入 | 第16-28页 |
·改革开放以来中职学校发展的三个阶段 | 第16页 |
·中职教育质量现状 | 第16-19页 |
·生源质量及学生素质培养现状 | 第16-17页 |
·办学条件现状 | 第17-18页 |
·师资现状 | 第18-19页 |
·中职学校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没有明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 第19页 |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很好落实 | 第19-20页 |
·规章制度的建立缺乏科学性与实施中存在随意性 | 第20页 |
·执行质量标准不够严肃 | 第20页 |
·质量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 第20-21页 |
·文件化管理不到位 | 第21页 |
·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 第21-28页 |
·什么是ISO9000 | 第22-23页 |
·ISO9000 本质要义 | 第23-25页 |
·ISO9001:2000——要求的主要特点 | 第25-27页 |
·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 的意义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加强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与引入ISO9000 体系的可行性 | 第28-38页 |
·加强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 第28-30页 |
·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 第28-30页 |
·中职学校管理的现状要求必须加强质量管理 | 第30页 |
·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 第30-33页 |
·2000 版ISO9000 标准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产品和组织 | 第30页 |
·中职学校自身的特性决定了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引入 | 第30-33页 |
·外经贸大学附中引入ISO9000 标准的收获 | 第33-38页 |
·学校认证的背景 | 第33页 |
·学校认证经历的过程及现实意义 | 第33-35页 |
·《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实施的作用 | 第35-38页 |
第五章 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 必须明确的几个概念 | 第38-47页 |
·中职学校的产品 | 第38-40页 |
·中职学校有产品 | 第38页 |
·学生不应该是中职学校的产品 | 第38-39页 |
·服务是中职学校提供给学生的产品 | 第39页 |
·中职学校的产品 | 第39-40页 |
·中职学校产品归属的类别 | 第40页 |
·中职学校的顾客 | 第40-41页 |
·中职学校质量管理的对象及控制重点 | 第41-42页 |
·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 | 第42-45页 |
·质量方针 | 第42-43页 |
·质量目标 | 第43-44页 |
·中职学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示例 | 第44-45页 |
·过程方法 | 第45-47页 |
·过程 | 第45-46页 |
·过程方法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建立中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方法及引入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 | 第47-65页 |
·建立中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的指导方法 | 第47-50页 |
·利用过程方法对中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 | 第47-49页 |
·利用质量管理的系统方法建立中职学校质量管理体系 | 第49-50页 |
·中职学校引入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 | 第50-65页 |
·准备阶段 | 第50-51页 |
·建立符合中职学校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 | 第51-56页 |
·管理职责的分配 | 第56-57页 |
·建立和宣传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 第57-62页 |
·质量管理体系的评价 | 第62-65页 |
结语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