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第1-6页 |
目 录 | 第6-10页 |
前 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第1.1节 热致型形状记忆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1-18页 |
·形状记忆功能高分子材料简介 | 第11-12页 |
·热致型形状记忆功能树脂(SMP)的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 形状记忆原理 | 第12-14页 |
(2) 实验研究 | 第14-16页 |
(3) 理论研究--数学模型的研究 | 第16页 |
(4) 分子设计原理 | 第16-18页 |
第1.2节 交联技术的新进展简述 | 第18-20页 |
·常用的交联方法 | 第18-20页 |
(1) 传统过氧化物交联法 | 第18-19页 |
(2) 硅烷交联法 | 第19页 |
(3) 辐照交联法 | 第19-20页 |
·交联技术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 第20页 |
第1.3 节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3页 |
·交联聚乙烯(PE) | 第21页 |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 | 第21-22页 |
·聚己内酯(PCL)及其共混物(PCL/EVA)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3-30页 |
第2.1节 ε-己内酯的合成及表征 | 第23-25页 |
·实验药品 | 第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1) 原料的处理 | 第24页 |
(2) 聚己内酯的合成 | 第24页 |
·样品表征 | 第24-25页 |
(1) 红外光谱测试 | 第24页 |
(2) GPC测试 | 第24-25页 |
第2.2节 形状记忆材料制备与性能测试 | 第25-30页 |
·形状记忆聚乙烯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 第25-27页 |
(1) 实验药品 | 第25页 |
(2)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形状记忆乙烯-醋酸乙烯酯的制备 | 第27-28页 |
(1) 实验原料 | 第27页 |
(2)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形状记忆聚己内酯的制备与性能测试 | 第28-30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8页 |
(2)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0-99页 |
第3.1节 聚乙烯形状记忆性能的研究 | 第30-41页 |
·过氧化物交联法交联聚乙烯形状记忆性能的研究 | 第30-35页 |
(1) 凝胶含量对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 第30-34页 |
(2) 引发剂(DCP)用量对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辐照交联法交联聚乙烯形状记忆性能的研究 | 第35-41页 |
(1) 凝胶含量对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 第35-39页 |
(2) 辐照剂量对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 第39-41页 |
第3.2节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形状记忆性能的研究 | 第41-58页 |
·过氧化物交联法交联EVA形状记忆性能的研究 | 第41-51页 |
(1) 拉伸比对EVA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2) 凝胶含量对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 第44-47页 |
(3) 交联引发剂(DCP)用量对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4) VA含量对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 第49-51页 |
·辐照交联法交联EVA形状记忆性能的研究 | 第51-58页 |
(1) 凝胶含量对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 第51-54页 |
(2) 辐照剂量对辐照交联EVA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3) VA含量对辐照交联EVA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第3.3节 过氧化物交联法和辐照交联法的比较 | 第58-61页 |
·制备工艺的比较 | 第58页 |
·样条性能的比较 | 第58-60页 |
·环保方面比较 | 第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3.4节 聚己内酯(PCL)及其共混物(PCL/EVA)的形状记忆性能研究 | 第61-80页 |
·聚己内酯合成 | 第61-67页 |
(1) 产物表征的结果 | 第61-62页 |
(2) 聚合机理简析 | 第62-63页 |
(3) 反应条件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 第63-65页 |
(4) 溶液聚合和本体聚合的比较 | 第65-67页 |
·聚己内酯(PCL)及其共混物的形状记忆功能研究 | 第67-80页 |
(1) PCL和EVA的共混相容性 | 第67-71页 |
(2) PCL/EVA的形状记忆性能研究 | 第71-78页 |
(3) EVA含量对材料力学性能及其成本的影响 | 第78-80页 |
第3.5节 决定材料形状记忆性能本质因素的探讨 | 第80-99页 |
·结晶对材料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 第80-90页 |
(1) 结晶对响应温度的影响 | 第81-83页 |
(2) 结晶度对形状回复率和形状固定率的影响 | 第83-86页 |
(3) 结晶对材料的工艺性及使用性能的影响 | 第86-90页 |
·影响材料形状记忆性能的微观机理分析 | 第90-95页 |
(1) 交联点间平均分子量Mc的计算 | 第90-91页 |
(2) 交联程度与交联引发剂用量的关系 | 第91-92页 |
(3) 交联程度对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 第92-95页 |
·热致型形状记忆高分子形状记忆过程的分子运动机理 | 第95-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4页 |
致 谢 | 第104-10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被录用的论文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