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基督教论文--基督教史论文

滇黔川边基督教传播研究(1840-1949)

中文提要第1-4页
英文提要第4-7页
目录第7-9页
本课题进行中发掘的历史照片(部分):第9-16页
 滇黔川苗民、葛泼、诺苏与傈僳分布图第9-10页
 1904年柏格理与苗族探访者的合影第10-11页
 1905年贵州威宁石门坎全景第11-12页
 赶往石门坎做礼拜的苗家妇女第12-13页
 彝族循道公会小学教师与学生第13-14页
 滇黔川边第一位苗族医学博士吴性纯第14-15页
 柏格理夫妇和他们的长子的合影第15-16页
绪论第16-19页
第一章 滇黔川边民族地区第19-49页
 第一节 滇黔川边民族概况第20-22页
 第二节 滇黔川边苗族第22-33页
 第三节 滇黔川边彝族第33-41页
 第四节 土司与土目第41-49页
第二章 殖民侵略背景与下层出身的传教士第49-71页
 第一节 关于“海外天国”第50-54页
 第二节 “保存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第54-63页
 第三节 一群劳动阶层与少数民族出身的传教士第63-71页
第三章 基督教传播的阶级与文化背景第71-119页
 第一节 各族群众深受的压迫和剥削第72-84页
 第二节 彝族的广大被剥削阶级第84-97页
 第三节 近代苗族人民遭受的剥削第97-108页
 第四节 民族关系与宗教态度第108-119页
第四章 建国前基督教在滇黔川边的传播第119-175页
 第一节 天主教在川滇交界地带的活动第120-127页
 第二节 内地会在滇黔川边的传播第127-144页
 第三节 循道公会在滇黔川边的传播第144-173页
 第四节 安息日会在滇东北与黔西北的活动第173-175页
第五章 教会的教育与社会改良事业第175-212页
 第一节 内地会的小学与改良会第176-190页
 第二节 循道公会在滇黔川边的办学与社会改良第190-212页
第六章 滇黔川老苗文的创制及其历史作用第212-227页
 第一节 老苗文的创制第213-220页
 第二节 老苗文的传播与影响第220-227页
第七章 滇黔川边基督教运动中的主体作用第227-259页
 第一节 中国民众对物力人力的负担第228-237页
 第二节 中国各族主体作用的发挥与升华第237-259页
附录第259-273页
 附录1: 《蚩尤与苗族迁徙歌》第259-267页
 附录2: 石门坎教会《溯源碑》碑文第267-268页
 附录3: 石门坎苗文《溯源碑》(《苗族信教史碑》)碑文第268-269页
 附录4: 《现在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石门坎的介绍》第269-272页
 附录5: 《塞缪尔·柏格理年谱》第272-273页
东人达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第273-274页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第274-279页
后记第279页

论文共2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场导入1,4,5-三磷酸肌醇(IP3)激活小鼠卵母细胞的研究
下一篇:汉画像石艺术的现代化转化之可行性--用“考古美术”的方法进行的汉画像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