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
绪论 多元的批评景观 | 第1-20页 |
第一节 多元杂陈的言说景观 | 第-5-9页 |
第二节 源于“多源”的多元 | 第9-13页 |
第三节 管窥多元景观:后现代主义批评 | 第13-20页 |
第一章 言说旨趣的历时流变 | 第20-35页 |
第一节 语言学转向:当代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契机 | 第20-26页 |
第二节 话语理论:文艺阐释的新境遇 | 第26-35页 |
第二章 批评的文化之路 | 第35-49页 |
第一节 文化概念发展简析 | 第35-37页 |
第二节 方兴未艾的文化批评 | 第37-44页 |
第三节 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互惠互动 | 第44-49页 |
第三章 批评的现代性之思 | 第49-65页 |
第一节 西方学界:现代性言说三步曲 | 第49-54页 |
第二节 现代性的本土言说 | 第54-58页 |
第三节 文学现代性之争 | 第58-60页 |
第四节 批评的现代性建构 | 第60-65页 |
第四章 批评的绿色之思 | 第65-80页 |
第一节 生态学概说 | 第65-67页 |
第二节 生态文学:生态批评躬耕的沃土 | 第67-71页 |
第三节 古老东方的绿色智慧 | 第71-72页 |
第四节 生发力旺盛的生态批评 | 第72-77页 |
第五节 绿色批评:本土的萌芽 | 第77-80页 |
第五章 批评的审美向度 | 第80-108页 |
第一节 20世纪末的反思 | 第80-83页 |
第二节 宏扬审美向度 | 第83-103页 |
第三节 批评:审美乌托邦 | 第103-108页 |
结语 文化诗学:批评在新世纪的生长点 | 第108-122页 |
注释 | 第122-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1页 |
后记 | 第141-142页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