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正文 | 第9-7页 |
前言 | 第7-9页 |
1 资料与方法 | 第9-12页 |
1.1 临床资料 | 第9-10页 |
1.1.1 病例来源 | 第9-10页 |
1.1.2 一般资料 | 第10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0页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第10页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第10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0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10页 |
1.5 病例分组 | 第10-11页 |
1.6 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1.6.1 保护性治疗 | 第11页 |
1.6.2 针刺治疗 | 第11-12页 |
1.7 观察项目 | 第12页 |
1.8 评价标准 | 第12页 |
1.9 统计方法 | 第12页 |
2 结果 | 第12-15页 |
2.1 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FMA积分比较 | 第12-13页 |
2.2 两组治疗前后FMA总积分分级比较 | 第13-14页 |
2.3 两组治疗前后ADL积分比较 | 第14页 |
2.4 治疗后两组病例ADL分级比较 | 第14-15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15-22页 |
3.1 中医对中风偏瘫的认识 | 第15-16页 |
3.2 巨刺与非巨刺治疗中风偏瘫的中医解释 | 第16-17页 |
3.2.1 从经络腧穴理论上看 | 第16页 |
3.2.2 从中风偏瘫与脑的关系上看 | 第16-17页 |
3.2.3 从中风偏瘫的病机与人体阴阳气血的关系上看 | 第17页 |
3.3 巨刺与非巨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现代医学解释 | 第17-19页 |
3.3.1 现代医学对巨刺治疗中风偏瘫的认识 | 第17-18页 |
3.3.2 现代医学对非巨刺治疗中风偏瘫的认识 | 第18页 |
3.3.3 近年来对巨刺与非巨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相关研究和临床报道 | 第18-19页 |
3.4 人们对针刺时间间隔与疗效关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 第19-20页 |
3.5 中风偏瘫的早期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 第20页 |
3.6 疗效总结与临床体会 | 第20-22页 |
结论 | 第22-23页 |
致谢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5页 |
附录 | 第25-40页 |
1 综述 | 第26-31页 |
2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3 简式的FMA记分表 | 第34-38页 |
4 修订的BarthelIndex记分表 | 第38-39页 |
5 临床观察表 | 第39-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