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写词表 | 第1-7页 |
部分中医术语说明 | 第7-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中医血生成理论与“心生血” | 第11-27页 |
1 中医血生成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11-22页 |
·关于血生成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 第11-12页 |
·血液生成与五藏相关论 | 第12-14页 |
·脾胃为生血之源 | 第14-15页 |
·肾精为生血之本 | 第15-16页 |
·心主血脉,心、脉生血 | 第16-20页 |
·精徽注肺生清血 | 第20-21页 |
·归精于肝生血气 | 第21-22页 |
2 中医五藏生血理论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 第22-26页 |
·从血细胞的生成来看 | 第22-23页 |
·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发现来看 | 第23-24页 |
·从血细胞生成的调节来看 | 第24-25页 |
·从内皮细胞与造血干细胞有着共同起源来看 | 第25-26页 |
3 关于“心生血”理论研究之思考 | 第26-27页 |
第二部分 调心方剂影响内皮细胞分泌造血生长因子的研究 | 第27-4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7-34页 |
·材料 | 第27-28页 |
·试剂 | 第28-29页 |
·标本 | 第29页 |
·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方法 | 第30-34页 |
2 结果 | 第34-39页 |
·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34-36页 |
·FⅧ/vWF免疫组化检测 | 第36页 |
·调心方剂促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分泌IL-6、IL-11测定 | 第36-39页 |
3 讨论 | 第39-41页 |
第三部分 调心方剂对血虚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研究 | 第41-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6页 |
·动物 | 第41页 |
·药物 | 第41-42页 |
·主要试剂 | 第42页 |
·仪器设备 | 第42-43页 |
·辐射条件 | 第43页 |
·方法 | 第43-46页 |
2 结果及分析 | 第46-61页 |
·血虚证模型一般体征观察 | 第46页 |
·外周血常规检测 | 第46-52页 |
·骨髓有核细胞数定量分析结果 | 第52-54页 |
·血虚小鼠脾重检测 | 第54-55页 |
·血虚小鼠脾结节计数 | 第55-57页 |
·血虚小鼠骨髓CD34~+细胞的检测 | 第57-59页 |
·血虚小鼠骨髓CD71~+细胞的检测 | 第59-61页 |
3 讨论 | 第61-66页 |
·关于血虚证模型的制作 | 第61-62页 |
·调心方剂对血虚小鼠外周血象的影响 | 第62-63页 |
·调心方剂对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63-65页 |
·调心方剂对脾结节形成的影响 | 第65页 |
·调心方剂对脾重的影响 | 第65-66页 |
“心生血”理论实验设计的再探讨 | 第66-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附1 日文摘要 | 第69-70页 |
附2 实验附图 | 第70-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