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病害探测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20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选题的背景 | 第11-12页 |
·本文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瑞利波法的研究动态 | 第12-18页 |
·瑞利波的发展概述 | 第12-14页 |
·目前瑞利波法的应用范围和研究成果 | 第14-16页 |
·瑞利波法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6-18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目的 | 第18-20页 |
第2章 几种主要路基病害产生的机理及表现特征 | 第20-31页 |
·道碴陷槽 | 第20-22页 |
·道碴陷槽的形成原因 | 第20-21页 |
·道碴陷槽的类型及其对路基的影响 | 第21-22页 |
·翻浆冒泥 | 第22-24页 |
·翻浆冒泥形成的条件及表现特征 | 第22-23页 |
·翻浆冒泥的形成机理 | 第23-24页 |
·路基不均匀沉降变形 | 第24-25页 |
·路基不均匀沉降形成条件 | 第24页 |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形成原因 | 第24-25页 |
·黄土路基陷穴 | 第25-27页 |
·黄土陷穴的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 | 第25-26页 |
·黄土陷穴形成机理 | 第26-27页 |
·岩溶地区路基病害 | 第27-31页 |
·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 | 第27-28页 |
·岩溶的分布规律 | 第28-29页 |
·岩溶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 | 第29-31页 |
第3章 瑞利波法的理论基础 | 第31-46页 |
·弹性波的形成 | 第31-39页 |
·概述 | 第31-32页 |
·波动方程 | 第32-33页 |
·无限弹性介质中的体波 | 第33-36页 |
·自由表面瑞利波的形成 | 第36-39页 |
·自由表面瑞利波的特征 | 第39-43页 |
·自由表面瑞利波的位移特征 | 第39-40页 |
·瑞利波能量及衰减 | 第40-41页 |
·瑞利波的速度 | 第41-42页 |
·瑞利波的频散 | 第42-43页 |
·瑞利波法的勘探原理 | 第43-46页 |
·时间差法 | 第43-44页 |
·相位差法 | 第44-45页 |
·稳态瑞利波法和瞬态瑞利波法 | 第45-46页 |
第4章 瑞利波频散曲线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 第46-55页 |
·瑞利波频散特性 | 第46-48页 |
·均匀及非均匀介质中瑞利波频散特性 | 第46页 |
·层状介质中瑞利波的频散性 | 第46-48页 |
·瑞利波频散曲线的变化规律 | 第48-51页 |
·影响瑞利波频散曲线变化的因素 | 第51-55页 |
第5章 瑞利波法勘探资料的野外采集及信号处理 | 第55-69页 |
·瑞利波勘探的仪器设备 | 第55-56页 |
·震源系统 | 第55页 |
·信号接收仪 | 第55-56页 |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 第56页 |
·瑞利波勘探的野外工作方法 | 第56-59页 |
·工作布置 | 第57页 |
·瑞利波的激发 | 第57-59页 |
·瑞利波的接收和采集 | 第59页 |
·瞬态瑞利波勘探野外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59-60页 |
·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的方法和原理 | 第60-69页 |
·零漂校正 | 第60-61页 |
·F-K滤波 | 第61-63页 |
·τ-p变换 | 第63-64页 |
·多次叠加技术 | 第64-65页 |
·时空切除和极化滤波 | 第65-66页 |
·补偿风化层吸收提高分辨率 | 第66-69页 |
第6章 瑞利波法的资料处理及勘探精度的探讨 | 第69-82页 |
·瑞利波法的资料处理 | 第69-71页 |
·影响瑞利波法勘探精度的因素探讨 | 第71-79页 |
·瑞利波相速度频散计算探讨 | 第71-73页 |
·瑞利波资料解释方法探讨 | 第73-79页 |
·瑞利波资料解释中“之”字形频散曲线的应用 | 第79-82页 |
·对“之”字形频散曲线的理论分析 | 第79-80页 |
·“之”字形频散曲线问题 | 第80-82页 |
第7章 瑞利波法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第82-93页 |
·岩土力学参数原位测试 | 第82-83页 |
·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效果评价 | 第83-86页 |
·强夯地基加固处理评价 | 第84页 |
·复合地基评价 | 第84-86页 |
·波速V_R或V_S在抗震中的应用 | 第86-89页 |
·场地类型的划分 | 第86-87页 |
·砂土液化判别 | 第87-88页 |
·地基振动特性研究 | 第88-89页 |
·公路、机场质量无损检测 | 第89-91页 |
·路基压实度的测试 | 第89-91页 |
·结构层厚度和完整性探测 | 第91页 |
·地下洞穴及其它掩体的探测 | 第91-93页 |
第8章 几种主要路基病害探测实例分析 | 第93-111页 |
·道碴陷槽 | 第93-98页 |
·工程概况 | 第93-94页 |
·野外工作及数据采集 | 第94-95页 |
·资料分析与判释 | 第95-96页 |
·病害分析及整治建议 | 第96-98页 |
·岩溶 | 第98-102页 |
·工程概况 | 第98页 |
·野外工作及数据采集 | 第98-99页 |
·资料判释及结果分析 | 第99-101页 |
·病害分析及整治建议 | 第101-102页 |
·黄土洞穴 | 第102-106页 |
·工程概况 | 第102页 |
·野外工作及数据采集 | 第102-103页 |
·资料判释及结果分析 | 第103-105页 |
·病害分析及整治建议 | 第105-106页 |
·不均匀沉陷与塌陷 | 第106-111页 |
·工程概况 | 第106页 |
·野外工作及数据采集 | 第106-107页 |
·资料判释及结果分析 | 第107-110页 |
·病害分析及整治建议 | 第110-111页 |
结论 | 第111-113页 |
致谢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