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结构与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9页
 1.1 离子交换纤维的历史与研究发展现状第9-11页
 1.2 离子交换纤维的基本性能特点第11-16页
  1.2.1 离子交换纤维的酸碱特性第11页
  1.2.2 离子交换纤维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性能第11页
  1.2.3 离子交换纤维的吸附与交换能力第11-12页
  1.2.4 离子交换纤维的动力学性能第12-13页
  1.2.5 离子交换纤维对气体的吸附性能第13-16页
 1.3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第16-21页
  1.3.1 制备离子交换纤维的主要材料第16-19页
  1.3.2 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工艺第19-20页
  1.3.3 离子交换纤维的生产设备第20-21页
 1.4 离子交换纤维的应用第21-25页
  1.4.1 气体净化与分离第21-22页
  1.4.2 去离子水制备和工业废水净化第22-24页
  1.4.3 在湿法冶金领域的应用第24-25页
  1.4.4 稀土元素的提取第25页
  1.4.5 离子交换纤维在其它领域的应用第25页
 1.5 离子交换功能纤维的发展与展望第25-27页
  1.5.1 新型离子交换纤维的合成第26页
  1.5.2 离子交换纤维材料交换与吸附机理的研究第26-27页
  1.5.3 离子交换纤维的品种系列化及应用领域的拓宽第27页
 1.6 本课题的意义和目的第27-29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9-34页
 2.1 实验原材料第29页
 2.2 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的制备第29-30页
 2.3 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物理化学性能的测试第30-31页
  2.3.1 交换容量的测定第30页
  2.3.2 PH滴定曲线和溶胀度的测定第30页
  2.3.3 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能的表征第30页
  2.3.4 重复使用再生性能的测定第30-31页
 2.4 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对NH_3,HCL,S0_2,HF等气体动态吸附性能的测定第31-32页
  2.4.1 羧酸型(H型)离子交换纤维、4第31页
  2.4.2 羧酸型(Na型)离子交换纤维对HCL,SO_2,HF气体动态吸附性能的测定第31-32页
  2.4.3 影响动态吸附性能因素测定第32页
 2.5 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对部分过渡金属二价离子的吸附性能测定第32-33页
  2.5.1 对锌、镉、汞等过渡金属离子静态吸附容量的测定第32页
  2.5.2 对锌离子吸附动力学的测定第32页
  2.5.3 影响吸附的因素第32-33页
   2.5.3.1 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第32-33页
   2.5.3.2 起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第33页
   2.5.3.3 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第33页
  2.5.4 不同反离子形式对吸附量的影响第33页
  2.5.5 洗脱与再生第33页
 2.6 仪器分析第33-34页
  2.6.1 IR分析第33页
  2.6.2 EA分析第33页
  2.6.3 SEM分析第33-34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4-56页
 3.1 合成反应机理的探讨第34-38页
 3.2 制备反应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第38-39页
  3.2.1 肼浓度对交联反应的影响第38-39页
  3.2.2 温度对交联反应的影响第39页
  3.2.3 碱液浓度对水解反应的影响第39页
 3.3 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理化性能的研究第39-46页
  3.3.1 PH滴定曲线的特点第39-40页
  3.3.2 热稳定性第40-41页
  3.3.3 纤维的吸水膨胀率第41页
  3.3.4 微观形貌与物理机械性能第41-43页
  3.3.5 使用与再生能力第43-45页
  3.3.6 静态交换容量第45-46页
  3.3.7 抗强酸、强碱的能力第46页
 3.4 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对NH_3,HCL,SO_2,HF等气体吸附性能的研究第46-51页
  3.4.1 吸附原理第46-47页
  3.4.2 H型纤维、4#浸渍颗粒活生炭对NH3的动态吸付五比较第47页
  3.4.3 纤维水分含量与直径对NH_3吸附性能的影响第47-48页
  3.4.4 Na型纤维对HCL,SO_2,HF气体的动态吸附第48-50页
  3.4.5 Na型纤维水分含量对吸附SO_2性能的影响第50页
  3.4.6 纤维的再生第50-51页
 3.5 羧酸型离子交换纤维对部分过渡金属二价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第51-56页
  3.5.1 对锌、镉、汞等过渡金属离子的静态吸附量第51-52页
  3.5.2 对锌离子的吸附动力学第52页
  3.5.3 影响吸附的因素第52-54页
   3.5.3.1 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第52页
   3.5.3.2 起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第52-53页
   3.5.3.3 溶液PH值对吸附量的影响第53-54页
  3.5.4 不同反离子形式对吸附量的影响第54-55页
  3.5.5 洗脱与再生第55-56页
第四章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2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及完成的成果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elta算子在控制理论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武汉地区高校研究生婚恋观念与行为调研报告